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在微信公众号的世界里同样存在。
腾讯2016年上半年报显示,微信月活账户达到8.06亿,同比增长34%。这一数据在两年前,还是4.38亿。经过两年,微信月活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公众号慢慢地退出了这个市场,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
以新媒矿平台的公众号为例,新媒矿网对平台上28000+的公众号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有接近2500个公众号停止运营了,这一比例接近9%。
就是说,每100个公众号中,就有9个死掉。为什么?
1、同质化高
新媒矿平台的数据显示,兴趣生活类的公众号最多,占比为32.3%。其中旅游、时尚、文学、情感类的公众号又占比较重。将这个比例放到所有的公众号中,兴趣生活类的公众号至少在600万以上。公众号的同质化程度如此之高,如果缺乏出众的内容,被淘汰掉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2、变现困难,运营成本高
公众号做到一定的量级,都会通过品牌投放变现。从品牌投放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选择的渠道一定是经过筛选后留下的优质渠道。以新媒矿的金主为例,他们选择渠道时会考虑粉丝的数量级、粉丝活跃程度、粉丝区域、粉丝年龄阶层(具体可参看新媒矿网的标签)等。以上条件要求达不到品牌的需求,公众号就不会被选择,那么公众号变现就变得困难,但是运营成本一直在,只有投入没有收入,入不敷出的状态最终可能让公众号难以继续生存。
3、适者生存
用户关注公众号,是希望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公众号来说,能够长期地输出对粉丝有价值的内容,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用户觉得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自己不再那么感兴趣了,对公众号的粘性将大大降低,最后变成“死粉”。举个例子,新媒矿在开拓公众号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大号”,粉丝量有大几十万甚至过百万,但是投放价格非常低,头条两千以下,有的甚至在500元以下。这样的投放价格真是的很便宜啊!可是,新媒矿会将这些号筛选掉,因为不符合逻辑。这样的号很有可能已经是“死号”,粉丝不再活跃,它们已经不再是这个群体的“适者”了。
4、政策收紧,监管力度加大
一些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违规发布一些低俗信息、故意夸大编造事实、传播不实政策等。如果公众号是靠实实在在的阅读量建立起来的,只要是在合法的范围内,无论政策、监管力度如何,对它们的影响都不会太大。相关政策规定一旦有变化,一些号跟不上风向或者是违规等,自然会遭到淘汰。
比如9月初,一批公众号因传播“上海9月1日将出台房产新政”等不实信息而受到处罚,其中五个公众号被处罚关闭。9月末,一批公众号因“刷阅读量”被扒皮,曝光后,粉丝和金主都大呼受伤。
5、群众审美疲劳
越来越多人的手机上,订阅号那里永远都有一个红色的点——微信有未读文章。进入订阅号,红色的未读数据从屏头排到头尾,几到几十不等,有的甚至是一串省略号。这些文章只是安静地躺在用户的订阅号中,不曾被打开。
面对海量的文章和信息,用户已经审美疲劳。许多人点进去然后立即退出来,为的只是消除这些“红色提醒”,至于公众号发过什么,并不清楚,也懒得去看,那些内容对自己已经不再有吸引了,结果可能是干脆取关,最后留下的才是自己愿意看的。这种情况直接地反应出这样一个现实: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媒体只有跟上用户的步伐,才可能不会被淘汰。
6、强者更强,头部微信流量更多
根据最新的艾瑞mUserTracker显示,中国用户“碎片化”式的手机使用习惯正在逐步改变:一年内中国用户每天手机使用时间增长了近半小时,但每天的APP使用次数仅增长了不到1次;从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中国用户使用APP的单次时长从5.3分钟增长到了6.6分钟,这一趋势得益于一年来视频类应用数据的大幅度增长,爱奇艺月度使用时间同比增长了90.2%,而同期微信和QQ增长了33%和4%。
(图片来源于网络,灰色趋势线代表微信)
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有大批公众号死掉,但是微信占用人们的时长是增长的。
强者更强。虽然很多微信号停更了,但是头部的微信号会获取更多流量。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