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BM推出一个转型服务系列,帮助中国的银行应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面临的转型挑战。这一服务系列由多种围绕IPO关键成功要素的解决方案组成,它将帮助中国的银行建立必要的基础条件来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银行竞争,同时支持中国的银行在全球发展的雄心。
这是新一任的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Nigel Knight(中文名字—黎俊伟)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IBM的独特眼光
在BCS(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看来,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以银行业为例,中国银行的转型有政策上的原因。2003年中央政府提出的20年市场经济转型规划改革的部分内容,现在政府计划提供资助资金以协助银行清理资产负债表和运作,实现转型;也有市场竞争的原因,比如旨在实施改革以跟上2006年完成WTO市场自由化的时间表。这种转型同时也被政府寄予厚望,政府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必须在公开市场(如香港或纽约)公开发行上市,达到整体企业运营与公司治理转型为终极目标。
2004年里,BCS在金融业、电信业都赢得了非常重要的业务转型服务合同,并居于领先地位。在制造行业,BCS在高科技制造、汽车、钢铁等行业形成了竞争优势,并且在交通、物流、分销以及政府等行业,也拿下了许多有象征意义的单子。在2004年的前三个季度,BCS在国内的业务复合增长率超过30%。
IBM现在找到了一块很适合自己口味的肥肉,同时于2004年年末将PC业务卖给联想,证明IBM在转型为IT服务巨人的道路上已渐行渐远。
无奈之举还是明智的选择?
转型为IT服务巨人是郭士纳医生给已经病入膏肓的蓝色巨人开的一剂药方,至于这一药方是否真的管用,现在还众说纷纭。
郭士纳于1993年的愚人节来到IBM上任,当时IBM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IBM虽然曾一度在技术领域获得近乎垄断的地位,但是1992年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亏损纪录50亿美元。当时所有人都想知道郭士纳将把蓝色大象带往何处?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给了郭士纳医生一个信号,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IBM重回行业领袖地位千载难逢的机会,毅然为IBM开出了转型服务的药方。这一药方的效果立竿见影,从那时开始,IBM的股票一路飞涨。
但据一位IBM的观察者所说,IBM在郭士纳领导下的增长率是IBM历史上最低的,只有3.2%,而他的前任John Akers的成绩是4.3%。
那到底选择转型服务是无奈之举还是明智的选择呢?
IBM的优势
在2年前获得了普华永道咨询部门的“大马力”后,BCS(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在涉及17个行业战略与变革咨讯、绩效改进、技术应用、转型服务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业务优化领域,BCS能够提供领先的战略业务咨询服务,包括策略转型与企业流程整合;另外,BCS的大批专家拥有丰富的ERP应用实践经验。而在近几年,大力发展适合各行业特性的解决方案,则是Nigel Knight在上任后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也将成为BCS的下一个竞争优势所在。而在业务转型外包领域,BCS在采购与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领域,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正如Nigel Knight先生所说:“IBM可以提供整合解决方案,拥有中国各家银行复杂项目实施经验,这些使得IBM成为业界能提供最多国际资源与应用经验的合作伙伴,能有效的协助中国各家银行转型。在其他行业,我们同样观察到这种转型大变革的契机。以专业解决方案,结合商业、市场与技术策略,并综合产业关键症结,提出整合方案,为企业营运发展及信息系统规划出更有效的变革转型策略。这就是BCS的价值。”
前途并不明朗
成功的路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IBM想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无疑要面对来自这些领域的镇山之主Electronic Data Systems,Accenture和Perot Systems等大公司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公司的实力也正如IBM自己在IT界的地位一样。
同时,由于客户定位上主要针对的是中型企业,IBM很可能只能侧重于在银行,运输以及医疗等专门领域的公司中寻找客户;甲骨文、微软和SAP等软件开发商同样也会带来另一方面的竞争。
2004年前三季度,IBM服务部门的业绩不尽如人意,虽然在第四季度情况有所好转。可以看出,蓝色大象IT服务的道路前途并不明朗。
但不管怎样,蓝色大象已经选择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了,我们只能祝福他一路走好。
链接:IBM推出IPO转型服务系列以帮助中国的银行在海外上市
近日,IBM推出一个转型服务系列,帮助中国的银行应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面临的转型挑战。这一服务系列由多种围绕IPO关键成功要素的解决方案组成,它将帮助中国的银行建立必要的基础条件来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银行竞争,同时支持中国的银行在全球发展的雄心。通过将战略投资者和外部顾问的改革计划和活动整合到一个单一的转型计划中,这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IPO转型过程的复杂性。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亚太区金融服务部领导人和的合伙人Ian Ball表示:“与任何上市一样,投资人需要确信管理团队将会执行其在IPO路演时推出的计划,投资人还要弄清楚,这些计划如何保持上市后的股东价值。在成长的市场下,投资人重点关注的是那些风险最可能呈现下降趋势的领域以理解管理团队减轻风险的战略”。
投资人还关心确保银行拥有能够支持业务战略的明确的IT战略,弹性的、灵活的IT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及时、准确和透明的财务报告的财务职能体系,将不良贷款降到最低程度的风险管理流程和管控手段(这是过去业绩评价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Ball先生还说:“IBM在金融服务行业的解决方案、核心的咨询技能、技术专长和在中国市场丰富的经验强有力地支持了IPO转型服务系列。这一系列将必需的解决方案综合在一起来帮助中国的银行在准备IPO的时候管理复杂的转型过程。”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黎俊伟(Nigel Knight)先生认为,许多中国银行业的领导者将IPO看作是企业转型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目标。一次IPO所带来的转型之旅,其本质和广度能给银行带来改革的机会,将其运作模式和公司结构向世界级的金融机构转变。
“一些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大规模行动来扩大资金基础,清理呆账并重组人员结构。他们在寻找像IBM一样的合作伙伴,这样的伙伴能够帮助他们推动所需的复杂的变革,能够确保公司的盈利底线,并能作为转型伙伴和他们长期共事。”
IBM在90年代的成功企业转型经验和收购原普华永道咨询后形成的强大业务咨询能力,结合大量成功的客户转型案例,能够帮助中国银行成功上市前后的企业转型、运营流程优化和IT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
为了支持IPO转型的服务系列,IBM在中国部署了强大的支持和服务力量。IBM在中国的三个支持服务中心和刚刚在北京成立的IBM银行解决方案合作中心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业务咨询服务,诸如增值ERP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和业务转型服务,也已经得到了重点加强以支持中国迅速变化的市场。
IPO转型服务包括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风险管理实践
企业范围内风险管理框架设计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及工作流
资产负债管理
信用风险评估及风险组合管理
为巴塞尔第2号协议做好准备
财务透明度
增强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框架
增强的财务报告功能,以满足IPO的要求
财务职能转型
ERP和预算流程实施
IT投资计划和IT基础设施升级
IT规划和管理、核心银行系统、企业应用集成(EAI)、数据仓库、多渠道集成、网点转型和合理化、增强信用卡处理。
IPO计划的交付
根据IPO承诺管理计划组合
战略业务单元(SBU)运作以及技术战略开发和实施
运作效率
集成各种运作流程,集中后援办公功能,同时实施报告、人力资源(HR)信息和管理控制系统。
除了IBM自己提供的服务,IPO转型服务系列中还包括整合管理IPO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方的转型计划——比如战略投资人(主要是跨国银行)和外部顾问(包括投资银行、战略咨询顾问、律师和审计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