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下海远毛病多了,何止“十大毛病”?但为了方便讨论,听起来像回事儿,硬说成“十大毛病”,这就是文人的毛病。笔者下海8年,吃了许多苦头,回想起来,第一个毛病就是不把“人”当“事”儿。
这里所说的文人,是指“学者”。其实在成为文人之前,我已经吃过不少人事方面的教训。当年与一批知青下乡到粤东山区农场,开始大队按排当地农民,轮流给我们送蔬菜,因为我们不会种,只能靠老乡天天“进贡”。三个月过去了,老乡们便发牢骚,说大家都是人,凭什么知青就不种莱给自己吃?好吧,领导决定今后不要老乡一根蔬菜,我们自供自足。种菜的任务于是落到我一个人身上。不是吹牛,三个月后我种的蔬菜整个农场20几口吃不完,只好每天挑着担子到各村去卖菜,我很快当上了全县知青“积极分子”。不料第二年,“积极分子”的“桂冠”落到一个叫小苑的女孩子头上,她是新来的知青,相貌并不出众,但她身边莫名其妙地形成了一种“场”,所有人都她说好。我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
下海多年之后,我才弄明了一点。她是真正把“人”当回“事”的人。后来我终于成了酸臭文人,更是眼晴只盯着将事做好,从不考虑将人做好,或者认为事做好了,人自然就会做好。事实上正好相反,人做好了,事才可能做好。天下最大的事乃“人事”。当年我在太阳神,CI战略弄得有声有色,经常四出演讲,介绍先进经验,心中颇为得意。有一次企业经理培训,请我讲CI战略,总经理第一次出席,心想过去自己“墙里开花墙外香”,这回要在总经理面前“香”一回,岂料总经理听不到一半,拂袖而去,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自己也该开始考虑走人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已在外面“太香”,成了一根辩子,暗地里早被人揪到总经理面前,这回让CEO听到我说自己工作如何了得,且有幻灯照片为证,人证物证俱在,不即时将我看“偏”才怪。教训啊!
千万不要给顶头上司上课,要将做人当回事儿。想想知青时期的农友小苑,从不在人前说自己如何了得,更不会说人家的不是,困难的事不吭声就干,有点好处总让给人家,坏处留给自己,活干得漂亮与否并不重要的,关键是人际关系要处理得漂亮。某些文人自以为手中有一、二件“绝活”,便滔滔不绝四处张扬,非将这一、二件“绝活”说到别人心烦、讨厌、痛恨为止不可。若你虚怀若谷,不把 “绝活” 和自己当回事儿,人家最后肯定会将你当回事儿。
文人书读多了,喜好探求事物的一般规律,听起来很好,其实文人心目中的“事物”并不包括“人物”。即便一些关于“人物”的知识,也是非常抽象的,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这种对事物的客规态度可能在学院或实验中可行,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绝对行不通。许多文人将中国上下五千年关于做人的道理仅仅作为知识来学习,从不将这些知识当作实用的“工具”来使用。他们关心事物的“好坏、对错和美丑”,却往往不介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坏、对错和美丑”,这种忘我的境界是虚拟的,只要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不是那么美好时,他就会受不了。
更可笑的是,文人还将许多做人的技巧视为下九流的,根本不值得研究、学习和应用,这样的话,就千万别下海了,在岸上好好呆着,别老想着当经理CEO的,更不要嫉妒人家发达了,做人难啊!
钟健夫先生,笔名童天一,品牌专栏专家,著名CI与品牌营销专家、资深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EMBA兼职教授。《南风窗》杂志创办人之一。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CI与品牌营销的专家。主要案例有方正电脑、中国移动、NEC服务器、AOC显示器、李宁牌专卖店、太阳神集团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品牌。在CI战略上,第一个提出文本识别TI(Text Identity)、听觉识别AI(Audition Identity),为CI战略理论和实践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作为专栏作家,钟先生曾在《南方周末》、《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时报》、《民营经济报》、《新经济》等众多报刊开设专栏。邮箱:/* */ 电话:(020)8556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