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际巨头之所以能够风行天下,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及其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道,这个商道,有着非常深邃的含义。它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之道,文化之道,还包括整个社会的商业文化,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它是表现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的行为模式,我们经常说松下之道,惠普之道等,是企业的商道,而当美国政府强行分拆世界商业帝国微软,以防止垄断的时候,表现的是一个健全的国家和社会的商道。 近来韩国的《商道》一书风靡中国企业,但是,中国企业学习的,仅仅是其中的制胜之“术”,我们所推崇的 “商道”的代表人物,不过是胡雪岩、林尚沃式混迹黑道与政府之间,不择手段达到成功的商人,远远不能体现现代化的商道。而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首先就应该是“商道”的国际化。 国内企业商道的国际化,首要的一点是对于国际规则的认同,对于公平竞争理念的接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商业伦理。这点很重要。国内企业的一些非市场化的手段会经常使用,信用缺失,企业欺诈消费者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个健全的商业社会和法治社会,这些行为会得到严厉的市场和法律惩罚,但是在国内,这些行为司空见惯,甚至惟有如此才能在竞争中或取更多利益,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国际标准体系不甚明了,这些使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显得任重道远。而商业伦理的缺失, 更使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动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在企业管理上,国内企业与先进商业国家的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人治与制度治理的区别。著名的分粥寓言,就是中国企业很好的写照。在这个寓言中,德高望重的人也好,品行公正的人也好,最后都无法保证分粥的公平和合理,但是,确立了合理的分粥制度后,无论是谁都可以做到公平合理地分粥。这个寓言,体现了企业英雄的局限与企业制度的伟大力量,可悲的是,更多的中国企业蔑视企业制度的力量,总期待有英雄人物以超人的角色引领企业前进。 很多国内的企业都面临着制度瓶颈,连长虹,海尔等标杆性企业,都没有完成产权的变革,美菱,荣事达,科龙等,都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大伤元气;在企业内部管理,战略规划能力上说,国内企业与世界巨头差距也很明显。跨国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公众化的公司,他们的产权清晰,治理结构科学,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技术、产品、营销等微观的企业发展问题。国内企业却相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制度上的,管理上的大问题。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治理模式。 国际化最重要的不在于走出国门,而在于走向先进。国际巨头的标志,不仅在于它在国际上的扩张,更在于其所处的社会有先进的商业文化和商业规则,并且它本身拥有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治理模式。同样,只有“商道”国际化,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管理者》杂志社高级编辑,联系电话:13530916290,电子邮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