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国企老总:您是职业管理者吗?

国有企业,从资产总量和获取的融资量上看,至今仍然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了增长的主力。支柱与主力之间的差别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中国的国有企业乐善好施吗?中国国有企业的老总都是慈善家吗?正常人事变动却是丑闻。

  如果我们不健忘的话,一定还记得去年11月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闪电般地换帅”的事情,这被中国一些电信专家认为的“完全是一种正常的人事变动”,在国际资本市场“完全是一次巨大的国企丑闻”。

  “这不是个好消息,”一位香港的基金经理说,“这种轮班游戏会提醒对国际投资者,那些公司的管理者只是政治任命的产物。”北京咨询公司BDA China负责人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不客气地说,人事任命提醒我们,中国的电信行业仍然是个“俱乐部”。“仍然是北京任命、地方政府采购、香港提供资本的这个三角关系。”

  它对中国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的形象造成了很糟糕的负面影响,而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持续至今,今后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断言“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赚取利润”,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还是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为了改善中国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中国走过了很多的弯路,曾经的大锅饭和人民公社让我们记忆犹新。

  但是,今天,社会开始对国有企业老总“60岁退休”的政策很“默然”,认为这很正常。但是,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行为,而且很不正常,粗略统计一下世界五百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我们发现,其中有28%的企业老总超过了60岁的界限,巴菲特年龄已达75岁,仍然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当然,中国国有企业的老总之所以要在60岁退休并不是中国劳动力严重过剩,而是因为公务员如果到了60岁还没有到一定级别就应该退休,看来,这种操作手法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国有企业只不过是政府部门的延伸。60岁退休只不过是给年轻的官员腾出赚取政治资本的位置而已,也许明天为了某个企业的领导更换就可以把标准改成65岁或者55岁。

  最近,有专家提出,国有企业老总的薪水不能超过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12倍,这么荒唐的事情还在中国经济中上演。国有企业老总创造价值的过程得不到公正评判和合理回报,那他(她)们到底是什么呢?归还市场权力。

  有文章认为,中国电信产业三巨头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它们缺乏对各省网络的集中控制,而高层的突然变动可能会使这个问题恶化”。的确,比如很早就成为“世界五百大(绝对不是强)”的中粮集团,也不过就是政府部门捆绑地方粮食部门成就的“伟业”。这样的企业也是企业吗?这样的把戏只是掩耳盗铃罢了。

  政府部门提了多年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摆”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即使是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也建立了很好的现代企业制度。道理很简单,企业的老总是由董事会推举出来的,而不是什么部门任命出来的。推举企业老总的唯一标准是能够给企业股东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和能够很好的管理企业,而并不是什么60岁。

  而最近这些反市场经济的做法被国际金融市场认为是“表明了独断的经济规划制定部门,正和控制国有企业资产的机构争夺影响力,后者正在进入因某种原因而虚弱的其他部门留下的真空”。

  温总理在人大会议之后记者招待会上说,对于证券市场,将从五个方面加强工作,其中,“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根本。”温总理提到的这个“根本”恰恰就是上市的国有企业最应该做的事情。提高国有企业的质量也仅有一条路:就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如果政府部门总是把着不放,国有企业就永远不可能做好,原因也很简单,政府部门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远远不及企业自身,政府部门也无法真正成为公正的中间调解者和仲裁者。

  现在,为了真正给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部门就必须停止对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并将“政府公务员的选择”和“国有企业老总的选择”隔离,至少要设定一个隔离期限,不如五到十年,这样可以断绝国有企业老总职位成为某些官员积累仕途资本的工具,真正推动国有企业朝着一个“正常企业”的方向发展,国有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就是国有企业老总的职业经理化水平。

  金融改革的基础

  有国际金融媒体评论,“政府如此突然地调换运营商管理者,这已经表明,所有的牌全在政府手里。但它尚未透露将如何玩法”。这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是最糟糕的,因为市场难以形成反映公司价值的预期,形成的只能是对政府行为的预期。这是市场经济吗?

  国有企业的企业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基础。因为同属国有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实质上是一体的,如果国有企业的企业化仅仅是改个名字而已,那国有金融企业也不过就是改个名字而已。不论是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还是资本市场的改革,都无法回避它们的核心——市场化。

  我们今天可以迫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压力而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最终的改革还是要归结为国有企业的改革。

  自三大电信的管理层变动以来,香港投资者实际上已推高了三大上市电信公司的股价,且外界广泛认为,中国网通的首次公开发行很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无忧无虑”的态度表明市场相信这样一点:只要为了确保有个愿意接受国有公司未来股票上市的市场,中国就会照顾海外投资者的利益。中国的电信行业到底是谁的“点心”?(王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