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金融领域未来的红利在哪里?

金融领域未来的红利在哪里?

在知乎上看到很有意思的一道题目,叫做“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在哪里?”,题主给的解释如下:

 “七八年前开始做淘宝店,坚持下来估计能赚不少钱。2009年开始开发app,各种小应用也斩获无数用户。2010年开始,如果是运营而不是玩微博,估计早就成网红。2012年开始做公众号,四处转帖也能成大号。2012年开始玩知乎,发几个高赞答案就能成大V。如果赶上红利期,往往能事半功倍,等大家都开始扎堆时,做什么都挺困难,除非比别人牛逼一大截。那么,下一波红利在哪里?虚拟现实? ”

说实话,点进去看这个题目,更多地是想看看网友的脑洞有多大。毕竟,既然是下一波,便基本很难被主流的观点所认可或关注,否则国人早就蜂拥而至了,也不叫下一波。

但是,还是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是守望者联合创始人宋健提供的,答案里提到了几个有很启发意义的观点,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顺便讲一点自己的感受,也希望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科技驱动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变化

供给端的过剩。KK在《必然》中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制造的物品越来越多,每个个体都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不完的东西,一切都开始显得过剩。

需求端的个性化得以释放。伴随着生产制造能力的绝对过剩,人们的需求将更多地反应自我价值和个性主张,人性将被再一次解放。

打造连接供需两侧的通路。面对物质的相对过剩、消费者追求更自由的消费方式,互联网的兴起为连接供需两侧的提供了技术手段,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借此崛起。

互联网巨头的典型崛起逻辑

查看过去十几年来典型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无一不是利用互联网的逻辑将后工业时代过剩的物质供给低成本地整合起来,用以满足工业时代未被解放的旺盛的个性需求

亚马逊。整合出版社和其他企业过剩的库存,来满足人们在购买图书和类似商品时对品类丰富度和价格低廉性看似矛盾的双重需求。

谷歌。借助过剩的网络开发资源,比如站长和独立开发者,来满足人们对各种个性化信息的查询、快速获取知识的渴望。

阿里巴巴。整合国内大量闲置过剩的工业、农业生产能力来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

下面是个人思考部分,主要集中于互联网金融领域。

互联网金融崛起的逻辑及现阶段问题

过去十几年,基于互联网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在商品消费上的个性化需求,诞生了诸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在大众信息获取上的个性化需求,诞生了诸如谷歌、百度等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在旅游、出行、餐饮、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诞生了诸如携程、滴滴、美团等公司。

沿着这个清单往下列,自然还能找到一些新的红利点,比如为满足人们对个性化问题解决和学习的需求,催生了现在的知识付费业态;为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购物需求,诞生了一批细分领域的电商企业……

那么,作为互联网金融研究人员,我们不妨也看看互联网金融崛起的逻辑。

P2P的崛起,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借贷和理财需求。

余额宝之所以成为明星产品,也是因为用创新的产品模式满足了人们对活期、高息和安全理财的需求,同时也盘活了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这款产品。

再来看看第三方支付,则是满足了人们在互联网上便捷支付的需求。

但是,需求只是一端,需求能否被充分满足,还要看看供给侧

就P2P而言,需求(理财)和供给(借款)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具有自我壮大、自我强化的进化能力,不过随着监管对借贷限额和接入第三方资产端的限制,这一行业的发展空间必然面临供给侧资产端的限制,空间有限。

就第三方支付而言,则是一方面自己成为供给方,同时也依托支付账户绑卡的模式连接银行等传统支付工具,得以突破了供给侧的瓶颈实现了快速增长。不过,随着监管对行业普惠、小额化的定位,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就互联网理财而言,基于货币基金的各种“宝宝们”,基本已经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人们对于更高息(即超过4%以上,4%是现阶段宝宝类理财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的定期理财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则面临供给不足的瓶颈,即资产端的瓶颈。只有小额的消费金融是合法合规的资产来源,而连接大额非标资产的通道已经被斩断,恰恰后者才是资产的主要来源。

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大额资产的流转被限定在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内部,所以,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要做好互联网理财业务,便要首先成为一家持牌金融机构,从而打通大额非标资产的供给侧通路。

金融领域未来的红利在哪里

最后,再讲讲关于未来的一些想法。

在金融领域,还有很多没有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同时也有很多针对性地闲置供给盈余,机会便产生于这种需求与供给侧的连接和资源整合上。

比如,一边是低成本的个性化理财咨询需求大量存在,另一边庞大理财师队伍则有大量闲置时间,苦于找不到出口。

比如,低成本借贷需求依旧很旺盛,而同时,大型银行中的手握大量的低成本资金无处投放。

比如,面临快速变化的社会,很多人都需要为未来买个保险,锁定一部分确定性,潜在需求很大;而同时,大量的保险公司手握各种资源,却不能推出几款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爆款产品。

比如,转型的大形势下,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需要借助对方在经验、渠道、产品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而同时,双方依旧偏向于单向的资源流动,即从传统金融机构流向互联网金融机构,而反过来则困难得多。

未来的社会,已经由物权独占(专利独占、物资独占、经营权独占)转向物权共享,所有权和使用权变得可以分离,而在金融业,很多情况下依旧停留在物权独占时代,但物权共享也是必然是趋势。

这种资源逐步共享的过程,也是金融业进行重构的过程,现在,这一趋势正在发生。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