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为何领先行业20年的创业,却成为美国互联网史上最壮烈的破产?

硅谷创业,永远不缺神话般的主角。名校、辍学、车库……这些关键词在一次次膜拜中逐渐演变成创业的时髦标配。

一直以来,尤其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的沸腾年代,前赴后继的创业者都在做一个梦——仅凭灵感和好点子就可以当上CEO,上市融资,一夜暴富。

也是在那样一个时间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出现了一家时髦的创业公司——Webvan。作为一家O2O网上生鲜零售商,Webvan整整比我们如今所熟知的O2O模式领先了20年。

Webvan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存活下来,却猝不及防阵亡在了2001年。甚至于成为了美国创业历史上,乃至是美国互联网历史上最为灾难深重的一次失败。

一飞冲天的火箭式创业

Webvan,这个1996年成立的的网上杂货零售商,在头三年,一个客户都没有的情况下,一心一意闭门造仓库,野心勃勃酝酿生鲜行业的风暴。

三年后,这个仓库总算出世了。从硬件的4000万美元到软件的1600万美元,这是一个全副武装的仓储系统,围绕这个仓库还有专门配送的队伍。

1999年,Webvan正式公布了他们的线上销售、线下送货的O2O模式,用户只需要点击鼠标,看中的货物就可以在30分钟内送货上门。用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

“用户在网络上订购一杯豆浆,可以在豆浆变坏前送到用户手中。”

这种前所未闻的购物方式瞬间火遍美国。你可以想象的到的牛逼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都跑上门来疯狂送钱。红杉、软银、高盛、雅虎……融资金额超过8亿美元,以及组建了超豪华的管理“梦之队”。

Webvan的发展充分印证了当时美国互联网创业的“火箭速度”。

从5月仓库开始运行,6月接到第一个订单,到8月IPO。哪怕公司实际营收只有400万美元,但Webvan首次公开募股筹集达到4亿美元,市值甚至冲到150亿美元。

拿到钱后,Webvan干的“正经事”就是建仓库,在全美15个地区疯狂的建设成本3000-4000万美元的仓库。

不仅建立起覆盖60英里范围的居民服务配套系统,还有专门的仓储机器人,甚至有用机器人来实现全自动配送的势头。Webvan完全可以称得上当时全世界最时髦的O2O生鲜零售商。

疯狂烧钱12亿美元

暂时先把估值这些放一边,替Webvan算算账。

还没开张,一个客户都没有,也就是收入为0时,Webvan建仓库烧掉了4000万美元。还有开发仓库系统软件的1600万美元,仓库电线的500万美元,以及拿到融资和上市后在其他15个城市建仓库的扩张需求。

Webvan走的本来就是零售商的路,这是一个利润空间很狭窄的行业,靠的就是薄利多销。由于Webvan的直接竞争对手还是传统超市零售商,因此只能尽可能放低价格迎战竞争对手。

能否实现线上盈利还是悬而未决的催命符,线下的运费人工费又都是一笔巨额开支。不仅如此,号称自己物种齐全的Webvan,在无法满足顾客的要求时,会摘掉胸前的Webvan牌子,走进附近的杂货店和超市采购,再以自己平台上的低价卖给顾客。

据分析师估计,从第一个订单到最后一个订单,Webvan每接一个订单就亏损大约130美元。

Webvan根本做的就是赔本生意,盈利尚不可期,仓库和人工费用却还在烧钱。从1999年仓库投入应用后,从未达到过盈亏平衡,数据上始终都没有达到它所需要的订单数和用户数。

在还是信奉流量为王的电商1.0时代,这些隐藏危机全被不约而同的忽略了。烧钱算什么,46%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大生鲜杂货零售商市值总和的优秀成绩单,足以说服投资人和华尔街。

1999年上市的Webvan,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烧掉了12亿美元。2001年,Webvan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并裁减2000名员工。

CEO鲍德斯在Webvan破产后仍坚持:

“我不认为我们做错了什么,做公司就像发射火箭一样。发射之前,你需要把可能想到、可能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想清楚,你不可能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再去给它添加燃料。”

事实上,整个硅谷开始对“火箭式创业”进行反思。

伴随着Webvan的破产,美国的风投们对生鲜行业的信心,也随之破产了。美国早在96年就开始的O2O生鲜杂货行业,因此滞后了10年。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