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关注互联网+医疗的三种正确打开方式

由腾讯主办,主题为“思行并进,聚势赋能”的2016中国“互联网+”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互联网+”落地一年多来最重要的运用领域,以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顶级峰会,当天下午召开的“互联网+峰会医疗分论坛”备受关注。

论坛云集了国家卫计委等政府部门领导,中科院院士等医疗行业专家,以及腾讯副总裁丁珂、腾讯腾爱医疗总经理吴波、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医联创始人王仕锐等互联网企业代表,分别从拓展互联网医疗信息通路、“互联网+医疗”的演进路径、互联网与医疗服务、互联网与医生多点执业等角度,分享了各自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在各自的立场上,与会嘉宾分享了新思路,新成果,共同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等。从与会嘉宾的观点激荡之中,可以看到理性和正向的解读,以及互联网医疗几种正确的打开方式。

打开方式一:并非颠覆,而是赋能

按照“互联网+”峰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发表的观点,腾讯最适合连接“互联网+”的是“最后一公里”。而作为民生最基本的环节,医疗毫无疑问是这“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环节。

只是传统医疗行业已经运行多年,从基层医院到顶层三甲,金字塔结构严密严谨,互联网的切入,按照丁珂的解释,在诊前,是通过互联网寻医问药或者实现挂号,网络技术还帮助医疗机构远程看病等等。在诊后,通过互联网叠加保险形态,医疗和保险偿付形成了闭环。

这些并非为了打破延承多年严谨而稳定的诊疗模式,改变已在患者内心扎根的医疗体系,而是在原有体系上做加减法,将欠缺和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比如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战略角度,腾讯提出的赋能是连接和沟通,比如实现医院之间、医患之间连接和沟通等。

丁珂认为,从安全、大数据等维度看,医疗行业的效率与赋能都是基于这些基础之上。只是在医疗领域里,有两个非常大的互联网新课题。

首先,医疗是一个重决策过程。这和互联网之前擅长轻决策(游戏或者旅游等)定位有很大的差异,互联网的话题往往很轻松,但涉及到医疗,就会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因为看病的成本负担和决策难度系数,都是其他决策的好多倍。重度决策下的应用进行互联网化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而只有硬需求摆到面前,勇敢的人才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其次,医疗链条特别长,最后一公里是专业知识。互联网和医疗融合,一定是逐渐把服务渗透到医疗的过程,而非是迅速而颠覆性地改变。现在还是会看到很多医生在做重复工作,比如一个病症由不同患者发问,但大部分回答都是重复的。这可以凭借AI等技术加以解决,为病人提供准确而近乎相同的答案。这就是在给医生赋能了。

丁珂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解决重决策问题?赋能点落在哪个方向?如何多样化帮助医生赋能?所有东西都是很现实、需要脚踏实地做实事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的心得。”

在丁香园CEO李天天看来,中国的医疗业存在“偏科”的问题,比如说全科医生高度缺乏,基础部分的全科治疗不健全等等。基于现有的行业格局,“互联网+”最佳使用场景不一定是三甲医院,却一定是在薄弱的诊所、社区医院等基础医疗部分。因此帮助患者在手机上挂号、支付、看化验单等等,只是公立医院优化内部流程的工具,但并不代表互联网的能量和威力。“互联网+”需要关注的是全科疾病、慢病疾病,它们需要长期干预,需要设备和技术支持,能够穿墙入户,持续收集医疗级别的数据。李天天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医疗才具真正的赋能价值。

打开方式二:改变行业运用,而非重构底层

毫无异议的是,互联网正在改变医疗行业的很多运用,而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借用了一个四川省政府官员的观点来形容这种改变,互联网在医疗领域里最大的突破,是促进组织形式的变革,因为变革能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模式,最后再促进业务链。丁香园副总裁张伟认为,这种改变因素,首先来自于效果,其次来自于指南,最后是成本。互联网算是一个生态体系,在帮助整个医疗、人类健康服务做体系,以及助力于医疗成本的下降。互联网应该是一个推动力。

这种改变在具体的产品上,则是方方面面的优化和改变。比如腾爱医生通过公众号和APP打造一个医患间的中间载体,让患者与医生能够连接起来,打通医院、医生、诊疗、金融几大区间,能形成一个新的“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而糖大夫则将大数据带来的分析和优化能力运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本质是把患者血糖数据实时化,云端化,能够让患者的亲朋好友以及医生可以实时获得数据,并且进行特殊场景的干预,从而打通慢病患者的健康数据通路。

微医则在医患匹配、个性化治疗等多个角度来为医生和医疗机构赋予新的能效。微医在乌镇开设了一家互联网医院,但名为医院实则为一家覆盖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这家坚持坚持做“复诊”和“会诊”但不做“首诊”的医疗机构,已经成功匹配线下1900多家医疗机构,并对200多家医院实现了电子病例提取,每天接纳接近2万人进行分级治疗。

显然,乌镇医院模式是一种对现有医疗体系的优化,而非重建医疗实体,这和当年台塑、明基等跨业建立实体医院的案例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中国医疗行业呈现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优质医疗资源,在患者极度依赖的情况下显得极度稀缺,但是金字塔底部的大量基层医疗资源和非专家医生却大多被闲置,由此产生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有限的优质医生资源,成为全中国医疗体系的瓶颈。

互联网的在各种环节的运用,从医患交流角度减轻了名医在有限时间内和患者交流的压力,分级治疗使得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都能发挥诊疗的能效,并且显现协同诊疗的价值,医生多点执业在互联网的连接和资源配置下,让医生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工作管理、学习沟通甚至是收入获得提升的工具。

打开方式三:互联网+:医疗体系从封闭到融合的起点

互联网本身的跨地域,跨人群,跨时间等特性,赋予传统医疗体系以全新的开放能力,令异地会诊、共享病历,专家团队式治疗……在实操维度,互联网+在提升连接效率,打通信息通路,打破信息孤岛的同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带动医疗产业链的多方合作加入,如同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说的,互联网提升的不仅仅是医患之间的融合,同时也要加速医生和医生之间,以及整个医疗产业的融合。

腾爱医生发挥腾讯社交基因优势,为医生提供沟通工具,打通医生和病人自检健康管理的通路,以互联网方式,建立用户(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档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和医生之间的信息流转,计划和100家医院合作,打通医院、医生、诊疗、金融保障通路,形成“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腾爱的案例为“互联网+医疗”产业融合,带来了多种维度的可能性验证,比如将医疗行业数据化、智能化,带来智慧型的产业服务,也为医疗产业链带来数据、技术和解决方案,形成医患、制药和药械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等形成多方面的合力等等。

在李天天看来,医疗体系的融合,来自一个“破冰”的过程,所谓的冰,则是信息(I)、交流(C)、互动(E)的英文首字母。信息层面,丁香园一年多以前开始为患者量身打造的医疗信息系统。在交流层面,患者每一次的搜索其实都是一次对话,丁香园在搜索引擎上做了非常多的优化与探索,在作为搜索结果的基础数据,疾病数据、药品数据、健康状况数据、医院数据、药房数据方面,不断积累并且持续优化。在“互动”层面,其实人与人的交流,为了优化这种交流,丁香园开设了5家诊所。李天天认为,这个结构是倒三角式的,最广泛的基础是信息传播,中间是人机对话,到最顶尖的是人与人的对话。这三个环节不是孤立而是一些列融合模式的组合:科普知识,信息查询,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线下服务、人工干预、跟进和互动。

对于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信息研究室主任程龙认为,目前的医疗体系不是一个能解决我们当前问题的完美体系,而是一个碎片化、截面式的医疗体系。由这种无准备、单兵式的医疗体系,改变成一个计划性的团队医疗体系,整合连续性的医疗体系,就需要互联网+技术,来进化出“大脑、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淋巴系统”,只有这种情况,我们整个医疗体系才能够滋养保护各个功能的组织器官,保证每个细胞及时接受养分、排出废物,并且保证各组织器官功能协同。这个时代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是协同作战的时代。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