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有效防守--保住市场份额的经营策略

  企业,包括企业的主人在内,无论是做品牌还是做市场,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挣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才能做更多的事,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着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第一品牌的愿望,就像是一个普通人,永远都希望能突然时来运转,中一次出乎预料之外的大奖,哪怕是大奖大到令自己疯狂也在所不惜。

  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企业的原始积累和持续发展,只有靠销售来实现,离不开市场这个最广阔的舞台。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众多的国际国内品牌如同过江之鲫,群雄四起。大品牌四处出击,一路攻城掠地,小品牌固守一隅,时刻小心翼翼。采取攻势的过关斩将,采取守势的将挡土屯,使市场大战愈演愈烈,处处枪林弹雨。

  市场就像是大海,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逐渐酝酿成一场飓风海啸。在市场秩序没有得到完全规范之前,大多数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相对较为随意,既没有统一的规则来遵守,也没有合理的模式来套用。大家的随意造成竞争加剧,从而导致市场混乱。

  当今市场的竞争烈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虽然说在某些封闭区域,还有可能存在垄断,但在所有开放市场中,无不是群雄四起,纷争不断。竞争,使大家对市场的敏感度大大增强,任何投机思想都被战火燃烧殆尽。一个新的品牌,如果想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打得开,站得住,走得稳,成为一个老兵,被其他的竞争对手所接纳,的确面临太多的艰难险阻。

  可是困难总是要面对,没有任何企业愿意被淹没在市场这个海洋中。

  所有的企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守住自己市场的同时,尽可能的去占有别人的市场。

  所以,市场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市场就是一场战争。

  有了市场之争,才有内外之别,攻防之分。国内大多数的企业,在一个区域诞生,在一个区域发展,就像是诸侯分封割据,轻易不会改变。有时候纵然是企业因为发展的要求,而将总部的办公地点搬迁到了新的区域,其诞生地依然是大本营、自留地,容不得外人染指。可是不能容忍,不代表外人不染指,所以这类企业,面临的是一场防守之战。

  毋庸置疑,企业在各自的大本营中,都有着其他企业所不具有优势。其地缘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进入市场的运距上。这一优势在快速消费品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天生产的产品,当天就可以进入市场,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节约库存费用及能源费用,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资金周转周期。其社会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新闻媒介的宣传支持、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企业付出的或多或少的各类税款、解决的或多或少的就业机会、产品为民众带来便利,以及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几乎能让所有的社会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利益,那么地方保护也就顺理成章,而且无可厚非。其渠道资源优势则表现在渠道忠诚度普遍较高。捆绑式利益关系,使各级渠道成员甚至可以以自己的思想影响企业关于市场方面的决策,因此都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企业的管理,从而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多年的合作,使客户与企业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多年来逐渐积累起来的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无形中渠道就成了企业守住市场的第一道关隘。

  但是这些优势,有时候并不能保证企业的自留地不被蚕食。企业要想真正打赢防守之战,还是要从市场着眼。

  一)高筑墙,广积粮,打造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的建设,是一个企业在区域市场中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抵御竞争品牌最有效的手段。我们经常从电视、小说中可以看到,一场大战过后,处处断瓦残垣,民不聊生,无论多么繁荣的文明,都会在枪炮声中灰飞烟灭,毁于一旦。市场竞争同样如此,因此建立市场壁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把竞争的重心,放到本区域市场之外,保证核心市场不受竞争的影响,能够保持基本的市场秩序。

  就一个区域市场而言,进入的难度决定竞争的烈度。如果某一市场中的竞争品牌超过两个,而且实力相当的话,市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双方都不会让步。多一个竞争品牌,其市场竞争的力度就至少会增加一倍以上。大家试想,如果四门广开,进出随意的话,市场的竞争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要想保证自己的产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并在自己的区域市场内形成垄断,就必须致力于打造四种屏障,增强自身市场的免疫能力。

  第一重是品牌屏障。长期以来的市场实践证明,不管是高档还是平庸,是名牌还是老土,大多数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情有独衷。但是作为本土品牌,一方面不能辜负本地消费者的乡土情结,因为“人和”而忽视品牌建设;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坚定本地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

  第二重是价格屏障。在同层次的产品中,本土品牌本身拥有运距、市场推广方面的便利,市场投入往往不是很大,因此产品的定价方面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外地品牌由于运距、人力资源和市场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对产品单位利润的要求较高,如果不是那种特别有实力的企业,其产品价格就会分摊更多的费用支出,价格相应也就会高于本土品牌。如何保证这种价格方面的优势,是建设价格屏障的关键所在。因此本土品牌在为新产品定价时,绝对不能向竞争品牌看齐,盲目跟风,试图获取更大的利润。

  第三重是产品屏障。完整地的产品线,丰富的产品类群,既能先期占领市场空白点,不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又能保证本土品牌拥有最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如大海,是有浮力的,投入大海的物体体积越大,激起的浪花就越大。同样,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肯定会遇到大面积的反击。因此外来品牌的进入,一般不会选择本土品牌最有优势的产品作为突破点,因为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市场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大多数企业会采取渗透的方式,以本土市场缺位的产品进行试探,让部分消费先接受品牌,再接受产品,形成一定的销量,具有一定市场基础之后,其它产品才能大规模的进入市场。

  第四重是渠道屏障。几乎所有的企业实施产品销售,会采取不同的渠道模式,完全做直销的企业,在国内市场鲜有所见。借助渠道实现分销,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渠道资源。因此一个品牌希望进入某一区域市场,首先会考虑在当地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节约费用的同时,合理的转嫁经营风险。如果本土品牌的渠道管理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渠道以及渠道手中的大量中按网络资源,就会直接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外来的品牌在市场上寸步难行。

  四重屏障共同构成坚实牢固的市场壁垒,对外品牌实施全面狙击。靠狙击不一定能打赢一场战争,但把损失降到最小绝对没有问题。

  二)质量为本,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美誉度,当然也决定着企业的效益。因此,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都有着明确地技术标准,有着严谨的工艺流程,也有着许许多多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规章制度。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把产品质量做得十全十美,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工作,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有一种很形象地比喻,恰如其分的诠释了品质与品牌的关系。如果把品牌比做100,那么品质就是1,营销和传播就是两个0。在品牌营销战略过程当中,在打造强势品牌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品质这个1没有树起来,产品质量不过硬,营销和传播做得再好,品牌最终不过是两个0。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产品品质其实决定着市场推广运作的最终结果。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也就不具备市场防御能力。

  三)提高服务意识,维护消费者利益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产与用、供与求,还包含着企业对消费者应尽的义务。服务就是企业对消费者应尽的义务之一,而不是额外的赐予。服务,贯穿于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但往往又被企业和消费者所忽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在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谁的售后服务好,消费者就会选择谁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已经成了达成销售,并实现品牌积累的关键。

  消费者的利益永远至上,全方位的服务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必须条件,也是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的重要手段。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必须说到做到,善始善终,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提供最好的服务,给消费者更多的关怀,才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品牌。

  中国有句古话叫“得人心者的天下”,抓住了消费者,也就抓住了市场的命脉。只要消费者认同,哪怕我们的产品存在一些微小的瑕疵,也能够为大家所理解,所接受。消费者主动帮助企业进行市场防御,才是市场防御的最高境界。

  四)树立危机意识,及早防范风险

  不论市场的垄断程度有多高,打破市场壁垒有多么艰难,周围总会有相当多的企业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因此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预警系统,是本土品牌及早准备,抢占先机的必要条件。树立危机意识,加强风险防范,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市场信息反馈制度,建立销售信息的沟通平台,为公司领导的市场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依据。二是要快速反应,灵活决策。对小规模的市场袭扰,采取有效措施,围追堵截,实施毁灭性打击。大规模的市场对垒,则要坚定信心,寻找弱点,四两拨千斤,瓦解竞争对手斗志;三是要持续加强社会公关、渠道公关、消费者公关,使环境的变化尽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或者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竞争对手,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前提,了解自己,不断为自己加压,则是取胜的关键所在。防守之战,其优点在于以逸待劳,攻守兼备;其弱点则是被动防守,需后发先至。但是只要准备充分,战术得当,其弱点同样可以转化为优势,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也是常有的事。

  欢迎与最管理(http://news.12reads.cn/)()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王立文,电子邮件:/* */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