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资源有限,而人类的欲望和需求无穷,并永远在不断增加之中。因此,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加以充分运用并获得最佳的配置,以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赖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了。 目前,由于衡量的标准不易确定,因此企业生产力不易有效衡量。现阶段我国针对劳动生产力的衡量也只限于产业别或部分行业别,尚未做到企业单位生产力的衡量。然而,我国目前的制造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业转换,特别是家纺纺织类企业,仅用劳动生产力来判定或表示企业管理阶层的经营绩效则非常不合理,宜深入企业内部,针对企业整体经营系统的生产力加以衡量及分析。 企业生产力定义 生产力的范畴是经典作家所首创,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其定义为:产出与生产所需投入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生产力=产出/投入(公式1)。就企业营运系统而言,其“投入”除有形的人力、原材料、资本、能源外,还有无形的组织环境、经营者的人际关系及声望、管理才能、工作士气和研发等,而“产出”除有形的产品外,还有无形的服务、商誉、工作经验的增加及社会责任的履行等。因此,就整个企业营运系统生产力的衡量而言,应同时计量有形及无形的产出与投入,但因无形的投入与产出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在实务上计算企业营运系统的生产力时,只以有形的产业除以有形的资源投入,而将无形的资源投入与产出视为分析及促进生产力提升的因素,于生产力分析时用来解释生产力指数变动的原因,并不计入企业营运系统生产力衡量的模式中。因此企业营运系统生产力的定义为:“以企业营运为一系统,就其转换过程的有形产出与有形资源投入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系统生产力=产出/资源投入(公式2) 式中“产出”是指有形产出,意指该项产出可以客观而明确的数量化,能形成企业生产的增项或收入者。象“商誉”或环境污染乃是企业营运过程所造成的无形产出,但因其计量缺乏客观的标准,因此不列入有形产出。式中“资源投入”是指有形资源投入,意指该项投入可以客观而明确的数量化,能形成资产的减项或成本支出者,象企业经营者的人际关系及声望,因其计量缺乏客观的标准,因此也不列入有形投入。 企业生产力的衡量公式 由公式1根据资源投入及产出的项目,可将企业营运系统生产力的衡量分为下列三种。 (一) 总系统生产力——指总产出与总资源投入的比例。可用以衡量整个企业营运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总系统生产力=总产出/总资源投入(公式3) (二) 分系统生产力——指总产出与单一或部分资源投入的比例。可用以衡量企业资源投入的项目或系统中各单位的运用效率或对生产力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分系统生产力= 总产出/单一或部分资源投入(公式4) 企业分系统生产力根据投入资源的不同,分为下列较常用的六种 1、 人力生产力=总产出/人力投入(公式5) 2、 材料生产力=总产出/材料投入(公式6) 3、 资本生产力=总产出/资本投入(公式7) 4、 能源生产力=总产出/能源投入(公式8) 5、 其它生产力=总产出/其它投入(公式9) 6、 (人力&资本)生产力=总产出/人力投入+资本投入(公式10) 上述分系统生产力如人力生产力、材料生产力、资本生产力等,虽可用来作为衡量人力、原材料及资本等的运用效率,但因现代企业营运流程日趋复杂,若单从提高分系统生产力方面着眼,则有时不但不能代表企业总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反而导致企业总系统生产力及获利能力的降低。例如: 1、企业因购置自动化生产设备,大量减少员工人数,而使人力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因利息及折旧的投入增加,当设备产能利用率不高时,则企业总系统生产力及获利能力将反而降低。 2、企业因采用大批量采购方式,大量降低材料成本,从而使材料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因购买资金及存货利息的投入增加,如大批量采购所获得成本降低的幅度较资金利息增加的幅度相对为少,则企业总系统生产力及获利能力将反而降低。 3、企业为降低存货库存量,减少存货积压资金,因此采用压缩采购方式,而使资本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如材料采购成本增加的幅度较资金利息减少的幅度相对为大,则企业总系统生产力及获力能力将反而降低。 因此,分系统生产力只能作为局部单位运用资源投入效率衡量的参考,不能做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企业营运系统应以提高总系统生产力为最主要目标。 (三)单流程生产力——指单一或部分阶段或及流程中的产出与总资源投入的比例。可用以衡量企业某一转换过程(机能)生产力的高低,流程生产力依产出和投入项目的不同,在实操中,运用于销售系统比较常见: (公式11)(略) 上述流程系统生产力,虽然可用来衡量某一企业转换过程(企业功能)生产力的高低,但如仅仅只从提高流程系统生产力方向着眼,则很可能反而导致总系统生产力及获利能力的降低,例如: 1、经营者为提高营销部门的生产力以提高营业收入,不惜采用削价求售的促销方式换取业绩,虽然销售量大幅度增加,但因生产部门产能受限而无法配合,很可能导致因品质降低而引起退货,或因无法及时交货导致逾期罚款等损失。 2、 生产部门为提高生产部门的生产力,而采取昼夜赶产方式,虽然产量大幅增加且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但很可能因销售部门无法配合,而导致产品滞销及存货积压过多的损失。 企业生产力指数 如果单从数字来看,企业系统生产力的衡量公式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不大,企业必须与其它生产力数字比较才能发挥生产力衡量的功能。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应先选定一个基准期,然后将衡量期与基准期比较,求得生产力指数,以了解企业生产力阶段性变化的情形,这才是系统生产力衡量的基本意义所在。 企业系统生产力指数的定义为:企业系统生产力指数是以整个企业为一营运系统,就其衡量期的有形产出除以有形资源投入的商与基准期商的比率,因此系统生产力指数为一没有单位的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12)(略) 公式中,基准期的选择应注意其是否为正常状况,就外部大环境而言,基准期应选择在无过度经济繁荣或不景气现象且物价平稳的时期,就企业内部而言,应选在无大幅度变动(如企业无政策改变或重组、合并)的时期。基准期的期间可为一个月;也可以为半年、一年。而衡量期间的长短,并不一定要与基准期期间的长短相同。 企业生产力的应用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里,企业如何增进生产力以提高经营绩效,是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企业生产力的衡量过去一直被社会忽视,但近年来学者纷纷提倡企业生产力的衡量,其有着重大的应用意义: (一)企业衡量生产力是提高生产力的基础 衡量生产力是提高生产力的第一步,只有对企业生产力有正确的衡量,才会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出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而拟定提高生产力的目标及方法。 (二)企业衡量生产力可了解其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潜在危机。 企业衡量生产力的结果可与其它标杆企业、竞争性企业以及潜在竞争者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是否已有效利用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而能与竞争者竞争,并发现能增进生产力的机会与领域,据以拟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应对措施,调整战略及目标。 (三)企业衡量生产力可作为资源规划及编制预算的依据。 当企业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后,即可配合生产力衡量数字拟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据以拟定销售及生产计划,预估所需的资源投入以编制预算。 (四)企业衡量生产力可弥补经营绩效分析的不足。 由于企业财务报表的数字并未排除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同时在企业因为市场供需情况导致价格变动、政府干预以及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等情况时,纯粹以报表上的获利情况来权衡经营者绩效并不恰当。因此,须依靠生产力衡量作为补充的指标。 (五)企业衡量生产力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建立。 因生产力计算所涵盖的范围甚广,且管理者可控制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明显,经营者可利用生产力衡量报表的订定,同时建立管理制度,并运用80/20法则,选择容易改进的项目,指派专人专案改善,以收管理成效。 (六)企业衡量生产力可作为选择生产方法的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一般企业无法在所有市场或产品上均占优势,因此,在决定新产品发展方向时,对设备更新、生产方法及生产流程的选择,可以生产力作为基础 (七)企业衡量生产力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 根据衡量的结果,管理者及员工均可以生产力指数为目标,推行目标管理,以设定各项目标。如果衡量方法能与企业全面提高生产力运动相结合,则可以激起员工致力于提升工作效率,因而产生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八)企业衡量生产力可作为制订和调整薪酬的基础。 经由生产力的衡量来提高生产力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生产力的高低是一种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加薪依据。不管生产力提高所增加的利润是否全由员工分享或劳资双方分享,薪资的增加不应超过生产力增加的幅度。同时,可根据生产力指数的变化制订出长期激励的期权办法。 欢迎与最管理(http://news.12reads.cn/)()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何宗森,上海土木方圆企业管理公司高级顾问,中小企业基础战略管理专家。何宗森先生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管理、品牌战略、营销管理、团队培养、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等诸多领域有着精深的见解,尤其擅长针对企业管理现状,提供最具针对性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的系统性实战方案,帮助企业迅速完成升级改造。何宗森先生是“三高”用人理念和“生命能量”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理论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联系电话: 13917264227,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