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投名状》:影视营销
前两天在贵州出差,晚上没事就在网上看了tc版的《投名状》。片子很不错,效果很一般,特别是后来才知道这个版本是删节了李连杰和徐静蕾那一夜激情的版本。看完了,睡不着觉,不是因为没有看到那一夜激情,而是因为这部影片反应了一些管理问题。 《投名状》到底在说什么? 之前看介绍说,投名状改变自清末著名的刺马案,看完了电影,就到baidu上面查了一下关于刺马案的介绍。这个baidu还是真的不错,几乎没有在baidu上面查不到的东西,能够和baidu媲美的只有马云的taobao了,那上面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看完电影,也看完刺马案的介绍,得出结论是投名状和刺马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如果说有关联,就是投名状利用了刺马案的一些社会背景而已。这也难怪,陈可辛大导演怎么会炒以前的冷饭呢? 那么《投名状》到底在说什么?我的结论是——信任。李连杰(庞青云)、刘德华(赵二虎)、金城武(姜午阳)三个人所结的投名状是一种相互信任的仪式和凭证,就像林冲同志要加盟梁山集团,总裁王伦要林冲同志的投名状是一样的。李连杰和徐静蕾的激情戏讲的是信任,因为不论是感情也好、奸情也罢都需要以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作为基础。剧中大哥和莲生的一面之缘竟然超过了二哥的救命之恩,这不是单纯的用人品有问题就能解释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冲突。剧情由信任开始,也由信任展开,从组建山字营,到苏州劝降、到杀降,到整军,到最后的兄弟反目,无一不是围绕着信任这个主题展开的。古龙古大侠曾经说过,再精彩的故事都会过时,只有人性是永恒的。 当然,这是个人理解。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待这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是非常好的一部管理教材,能够给管理者一些启示。 管理启示一:团队战斗力的根源是没有选择 在管理中,对于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如何提高、发挥团队的战斗力都是最基本的一个管理目标。当然,方法很多了,什么绩效管理,什么xy理论,xyz理论等等,不一而足。而《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告诉所有的管理者,团队战斗力的根源是没有选择。山字营主要由土匪所组成,第一战就要以寡敌众,这样的战斗给到一般的团队是不愿意干的,比如说有三金甚至六金的魁字营。而土匪恰恰是没有选择,因为已经没有吃的了,家里人也快要饿死了,连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抢了。虽然打胜的几率很小,但是还有一点点幻想,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拼命,事情往往就这样,一拼命就成功了。应该说大哥庞青云还是很了解人性的,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就是破城之后抢劫三天。当然,这是有传统的,在清朝的历史上,类似的案例太多了,包括韦小宝同志还把这种经验传播到了俄罗斯。因为有这种态势,山字营几乎战无不胜,一直打到南京。这种经验可以总结为:团队战斗力的来源就是战斗是唯一或者是最优的选择,而战斗胜利之后要有超出预期的回报和奖励。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要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必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激励问题,做成了会怎么样;另一个就是让团队除了战斗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个意思似乎和胡萝卜加大棒有近似的地方,但是还有差异的,更准确的说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胡萝卜加西瓜刀,吃不上胡萝卜就应该被一刀拿下。其实,在一般的管理当中,胡萝卜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重视了(重视不代表最后被实现),而刀的问题却往往得不到重视,或者说,团队中的人选择太多了,除了选择努力卖命之外,还可以选择娶CEO的女儿,请CEO洗桑拿,给CEO添痔疮之类的,因此,团队没有战斗力也是自然的事情了。当然,拿刀抡人也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必须要明确标准,乱杀无辜是不对的,绝对的权力也是不对的,而CEO最好是跑到中国移动没有信号的南极去探个险,等着回来数钱就行了。 管理启示二:由匪到兵是团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大挑战 人都说,销售人员有匪气,都有对占山为王的憧憬。我认为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事情。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做到从一开始就非常规范,在创业的时候需要销售人员的匪气,这样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但是,匪可以得天下,匪却不能治天下。要长治久安,匪气是必须要驱除的一种东西。那么,由匪到兵的时机在哪里呢?应该是接近胜利的最艰苦的那一个阶段,因为等到胜利之后,驱除匪气将非常的困难,同样,如果不驱逐匪气,就不可能渡过最难熬的那个阶段。就像庞青云,选择了进攻苏州之前,杀匪立威。应该说,庞青云是心怀大志的,至于大志是什么,影片中没有说明,可能是忧国忧民,可能是野心勃勃,但是无论如何,杀匪立威成了必然的选择。同样,他也遇到了挑战。因为进城抢劫的规矩恰恰就是庞青云所制订的,而之前的抢钱、抢东西、抢女人也没有被制止过啊。能够对匪进行约束的就是制度——我们是兵,不是匪。多好的一句披着真实外衣的谎言,什么是兵,什么是匪啊,接受制度约束的就是兵,而不接受制度约束的就是匪喽。兵的后续工作是继续打仗,但是估计已经不能抢了,只能靠CEO发的工资过活;而匪的后续工作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民了,因为要么成民,要么就被干掉。 企业中由匪到兵的转变往往发生在一些重大的变故过程中,比如企业改制或者关键领导者的变更。这种故事在企业中太多了,有兴趣大家可以找几个来看看。 管理启示三:愿景管理很重要 一个领导者,必须要能够告诉自己的下属,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我们的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领导者要管理好团队的愿景,要让其真正的成为团队共同的最高的目标。从这种意义上,庞青云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因为,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要干什么。曾经看到一段电影介绍,说庞青云想推翻旧世界,打造新世界,看着想笑,太无稽了,作为一种推测也许比较有趣,但是没有任何证据。也许,最后庞青云倒下也正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想要什么。应该说,电影中对于庞青云的想法还是有一些揭示的,比如对于免钱粮的一个申请,包括要掌握权力的一些渲染,但问题是之后他想干什么?导演给观众留了一个谜。 导演可以让观众打哑谜,但是领导者不能让员工打哑谜。昨天,一个朋友说了一句巨经典的话:要评价一定要先知道标准是什么。同样,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明确的愿景,就不可能有明确的标准,没有标准就不能对于很对事情给予和愿景相匹配的评价。就像电影中一样,庞青云基于未来要打南京,得出杀降的结论,而赵二虎基于要守信用,得出不能杀降的结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企业中不断重演,其核心就是没有管理好愿景,因此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管理启示四:源于价值观念的冲突更致命 冲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源自于利益的冲突,而另一类是源自于价值观念的冲突。应该说源自于利益的冲突是最普遍的,但是往往源自于价值观念的冲突是更致命的。《投名状》中,三兄弟由结成投名状到最后的反目成仇,其冲突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念的冲突。应该说,占领南京后,三兄弟的经济利益都得到了满足,应该说都成了官了,但是最终还是老大杀了老二,老三杀了莲生和老大,这就是源自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午阳去杀莲生的一段很精彩,又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价值观念的冲突。午阳认为莲生是大哥和二哥反目的根源,杀了莲生,大哥和二哥就没有冲突的理由了,这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的价值观念,在他看来,兄弟情是高于一切的,女人是可以去抢的;而莲生面对杀气腾腾的午阳,所表露出来的却是对新生活的向往,过惯了苦日子,终于要过好日子了,用对未来的向往代替死亡的恐惧更让人唏嘘。这也正是众多电影中和生活工作中悲剧的根源。 管理中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也很致命。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不认可,导致最终的评价标准变成了人而不是体系。也只有价值观念的冲突会最终导致人和人之间不再考量利益的结果,而变成了纯粹的人和人之间的斗争。这也许才是管理真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理念作为评价员工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但是理念,或者说理念背后的价值观念还是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你能用80年代的价值标准看待出生于80年代之后的员工吗?如果管理者的价值标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未来将无人可用。 小结 总的说来,《投名状》还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虽然是商业片,但还有内涵,值得看一看。特别是值得大小CEO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去看一看。最后提示,要看正版,不要看盗版,虽然有些盗版是所谓的导演版或者未删节版。 欢迎与作者齐剑利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