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精细化管理系列之四——唯有专业化

唯有专业化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难的,所谓“难”只在于做事的人是不是最合适的。任何事总有也只有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最擅长做。因此,我们提出精细化管理特别强调专业化。

我们提出的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

二是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

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是一个战略问题,首先是理念问题。几十年来,企业界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亦乐乎。多元化常常带来企业新的增长点,带来发展的新机会;专业化能集中力量做好事情,向专、精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内在的竞争力。吴敬琏老师曾经提出过中国企业的精细化要靠“三化”来实现,即归核化、区隔化、国际化。我们还没有看到吴敬琏老师做出的详细解释。“归核化”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企业经营方向的专业化,把核心资源、核心力量归结到集中的行业、少量的产品和细分的市场。你这个企业到底应该做什么,首先看你最擅长做什么,别人不容易打败你的东西是什么。

在这里,我不想举多少例子,讲太多故事,任何一种观点持有者都可以讲100个支撑自己观点的故事。我想说我的7条理由:

1. 集中企业有限的资源(无论人力、物力、财力),才有可能把已经熟悉的业务做到位;

2. 新业务、新市场很精彩,也会很无奈,哪个领域也不是一帮傻子在等着我们去虎口夺食;

3. 1厘米的宽度纵深推进1公里,远比1公里的宽度纵深推进1厘米的消耗要小得多,虽然乘积相等;

4. 中国的市场大得让所有的欧美企业家都流口水,一个省的市场常常大于欧洲一个国家的市场;

5. 中国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更多只能称之为微型企业,能把一件事、一个方面、一方市场做好就不错,我们先要把握管理难度系数小的,通过企业的渐进学会企业管理;

6. 我们很多的多元化实际上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怪胎,多是拔萝卜带出的泥,稀里糊涂带出来的一些单子看成是命里带来的商业机会;

7. 更有甚者只是说不清楚业务核心的企业集团,各产业之间没有多少关联性,自己却拼命去采取自欺欺人的方式去解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于是,我们存在很多见怪不怪的现象:技术方面,一间公司三五个工程师,却要负责七八个系列的产品,而且既要保证品质,还要保持开发,既要研究技术,还要讨论工艺,既要分析性能,还要分析结构;营销方面,也是一两个亿的规模,动不动就铺设在全国几十个省市,五六个业务人员还忙不过来,平均销售额低,人均销售费用高。我们总是提醒朋友的公司不要只是关注销售额,更要关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

员工岗位分工的专业化早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中就提出来了,认为劳动分工可以节约工作转换时间,还有助于工具的改进,重复作业可以提高工人技能(《管理学》,张玉利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第二版)。现在的问题是,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不仅是需要,而且是必须。时代的发展使得几乎所有行业知识量越来越大,信息更新越来越快,品质标准越来越高,已经没有人能够在多方面都很优秀了,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做得比别人好就很不错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正在日益成为大多数人的警语。

当然,新的企业再造理论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管理,使得过程被组织结构所分割和掩盖。组织中某一特定部门的人员仅仅关心自己份内的事情,对整个过程的前后关系并不清楚甚至也不关心,结果很容易出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这种思考有其积极意义。但对于工业化刚刚开始、职业化程度偏低的中国企业,不可因噎废食,在基础业务流程还没有熟悉之前,首要问题不是改造和重组,而是学习和适应。更需强调的是我们的企业组织要学会沟通,包括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我们的企业很多连例会设计都没有,沟通无绪,更不用说有效、高效,把基础做扎实是首要任务。如果,我们因此为籍口,放弃人员专业化分工的重视程度,就会邯郸学步,最终所用人永远排斥在内行之外,更不会有专家产生。

有一个问题是现实存在的,那就是同一种工作干久了,员工

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失去职业兴趣和工作的兴奋点。我想要防止职业上的审美疲劳,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通过教育使员工明白一个道理(既应用于做事,也适用于做人):做好任何事情都是一种学问,中国俗语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在南宁认识一位做牛肉汤粉的,为了把3元一份的汤粉做到极致,着手研究汤粉用的胡椒哪个产地的最好,研究用什么方法激活做汤粉的水。以精细化的态度、以研究的精神去做本岗位的事情,学无止境,专家是水滴石穿培养出来的。

2. 在岗位和流程设计时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任何人把工作做到100%的合格是很不容易的,防止职业的岗位的审美疲劳,激发工作激情,我们就要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中一定能发出迷人的光辉,而一个人平凡的伟大,往往就是将某一件事情做绝、做透。

3. 持久调动一个人的工作热情,经常的手段,除了考核之外就是培训,要投入大的精力去调查员工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培训老师不一定要知名的,但是一定要合格的老师,合格的老师就是他能把一个小问题理解得很专业,讲解或示范得很清楚。

4. 培养团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也很重要,花钱很少,效果很好。比如说员工绩效考核的沟通、员工日常的工作例会、员工内部专题的脑力激荡、小组会议等。当你把10个班长放在一起,扯整整一天,一起考虑班长怎么当,比任何一个人讲班长怎么当,效果要好得多。团队是有其学习能力的,就像人有伤口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样,关键看管理者怎么为他们设计创造出这样的平台。这样也会激发持续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化意识。

5. 让员工换位体验,学会换位思考。要让员工站在一个与他合作的岗位或被服务的对象角度亲自去感受,这样他能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会减低岗位厌倦发生的几率。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