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为回顾中国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感触良多。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反观来路,再阅前著,特别是一些即使在今天来讲,也仍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文论,节选一、二,呈与博友诸君浏览之,议论之,不亦快哉!故此,特摘选我与郭廷建(辽宁省委讲师团秘书长)于1990年底合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企业文化概论》一书中的部分内容,与飨读者。
企业哲学的机理特点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哲学思维,这存在于企业的全部行为及其可能的与现实的结果之中;它在制约、导向与调控企业各种行为选择,特别是价值取向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机理特点。
其一,企业哲学同企业价值系统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例如,美国的一些企业就是如此。(1)把人道主义的道德伦理观与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并以前者为基础;(2)以人道主义与企业价值体系的结合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出发点;(3)考虑自身发展的企业,着重价值观、社会责任与法律要求,使企业发展目标多元化;(4)企业经营管理上要具有第一流水平,要为顾客提供第一流产品或服务。
其二,从方法论基础上,直接导向着企业和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众所周知,日本松下公司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了“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经营哲学。它的基本纲领是:公司应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增进社会生活的改善以及致力于世界文化的进展。公司的信条是:全员的和众协力才能实现公司的向上发展,全员应牢记为企业的不断进展而献身。松下围绕着这样的经营哲学、行为纲领或员工信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1)运用最高目标(包括企业的和个人的)教育职工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分子,每个职工的劳动是为个人、为企业,也是为社会的贡献;(2)企业取得的成就是依赖每个职工得来的;(3)人要和衷共济,形成命运共同体;(4)为了完成企业产业人使命,每个职工都应坚韧不拔;(5)坚持终身雇佣制。松下这一例证告诉我们,企业哲学之发挥作用,有两基本形式:一种是直接的作为观念文化,即作为企业家、职工头脑承载的思想方法,来指导人的行动。另一种,是间接的,通过企业道德、企业制度等制度(规范)文化和企业实体即企业物质文化来发挥作用的。可见,这与企业文化中的其它要素如企业民主、企业制度等作用形式是不同的。
其三,作为企业全部工作、全部行为的方法论原则,不同企业都有着能体现自己个性特色的逻辑起点。如前所说,企业文化有着鲜明的个异性特点,而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二个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起点;尽管它们又都是在若干基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以“信得过”精神闻名全国的洛阳轴承厂,其全部企业文化,正是建立在“信得过”思维逻辑起点和经营哲学上的。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他们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企业要想取得经营的成功,不能光想赚用户的钱,最重要的是要取得用户的信任,赢得用户的心,只有通过供需双方的心心相印,才能使合作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这种经营哲学思想及与之相应的企业价值观指引下,他们制定并坚决贯彻了“让用户信得过”的经营工作准则,不断改进工作的规章制度,等等,由此建立和形成了自己的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群体意识等一整套企业文化体系,大大推进了生产经营。而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则与“争第一,创新业”的企业精神相对接,建构起自己的“创业哲学”,以此塑造了一汽企业文化模式。他们在3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逐步培育、形成了“争第一,创新业”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由此规定一汽职工的价值观念、目标追求和整个企业文化的基本取向;把以“人”为主体的创业哲学具体化为“人人参与”管理和“荣辱与共”意识的共同体观念,形成一汽文化两大支柱;从企业创业实践的社会传统影响、时代精神感染和制约、企业鲜明修改特色的实际出发,把握了一汽文化的传统性、时代性和企业个性;从企业本身是一个“小社会”、功能齐备的体系着眼,为全体职工创业劳动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
注:1、本文选项自《企业文化概论》第七章第一节“企业哲学”,其中包括四个问题,此乃“之三”;2、本文全系原文,一字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