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中国著名民企治理及管理整合专家;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民企治理专家;
温州赛格、杭州赛格、瑞安赛格、宁波胜经管理咨询总顾问;
香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特聘讲师及清华等国内多所高校EMBA课程研修班特邀客座老师;
社会荣誉
首届全球500强华人讲师;
价值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500强专家;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荣膺首届全球500强华人讲师、咨询专家老师及管理类10强华人讲师;
国内多家知名网站专栏专家及国内多家知名培训网站及机构特聘讲师、培训师。
社会资历
近三十年大中型外企统筹管理实务经验及民企职业管理者的经验和资历;
十余年企业治理及管理整合咨询经历;
成功辅导过数百家民企家族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及建立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堪称民营家族企业研究治理导航人。
研究领域及成果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及管理整合;中国家族企业整合治理模式;
著《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策略》。
经典语录
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良恶优劣之分,其根本原因均在思想或意识。组织之文化和组织个体之人性是企业治理成功之关键。
目 录
序 : 大转型=大变革
前 言: 使我痛苦者,使我强大
第一篇: “封建余渣”的催悲
第二篇: “二元化”之痛
第三篇: “九拷问”民营企业
第四篇: 重振企业家精神
第五篇: 关于“变革阵痛”
第六篇: 变革择人而任势
第七篇: “善战者畏不战”
第八篇: 经营哲学“无形决定有形”
第九篇: 文化建设“修道而保法”
第十篇: 重塑“规则文化”法则意识
第十一篇: “企业诚信”万物之首
第十二篇: 构建综合能力体系
第十三篇: “人权”与“生存权”
第十四篇: “管理者”职业化的缺憾
第十五篇: 转型升级“七大方略”
第十六篇: 再现中国式“击鼓传花”
序:
大转型=大变革
2012第42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年会)定格2012“大转型:塑造新模式”; 首先看全球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冷战结束,没有大规模战争;欧美放松管制,出现了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加入全球市场体系:所有这些因素推动全球经历了一轮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
反过来,中国则是本轮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实现了新一轮工业化。这个工业化驱动了城市化,从而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换言之,新旧交替之际的中国其实也正处在一次大转型之开端。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经济无法维持高速增长,原来依托于高增长的体制就不能不进行调整-转型升级。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是有序而有力地自主调整、转型,还是被动调整、转型?如果是前者,中国企业可以更上层楼;如果是后者,中国企业可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的陷阱。企业转型就是企业变革,大转型则是一场中国企业革命。
美国著名政治学教授享延顿博士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说:“在政治精英中进行谈判和妥协是民主化变革的核心。在社会中关键政治力量和社会团体领袖们互相进行公开或私下的交涉,而且找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实现向民主转型的妥协后的协定,那怕这种协定尚不尽如人意。”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专家曾水良认为,对于转型升级的“变革者”来说,他的远处是重山峻岭、险象环生、黑夜茫茫;近处是荆棘坎坷、茂草迷离、戈壁荒漠。他是一个孤独者,必须奋力攀登高峰。但是,越是接近顶峰,他就越会遭遇山崩、雪塌和狂风暴雨,一切凶险都在等待着他。变革永远是人世间最危险的事情,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故,转型升级必须具备:
一、转型升级的信心与信念:
转型升级最需要的不是指明方向和提出方案,而是执行时的勇气、毅力、耐性、决心和超强的忍耐力。因为转型升级方案谁都能提得出来,而顶住巨大的反对力量,把一切转型升级措施执行到位,则远非常人能做到。
转型升级最怕的就是一种惰性,是一种对已成俗套的既成弊端的长期默认,即便明白转型升级道理,也懒得去抬腿动手。
二、转型升级的激情与冲创精神
转型升级需要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冲动,需要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冲创精神,需要一种尼采所说的“戴欧尼索士”精神,需要尼采笔下的人物“查拉图斯特拉”的那种积健为雄、奋进超越、拓展狂澜的英雄气概。
转型升级需要一种生命创造力和战斗精神,需要振奋之情,需要狮虎式的勇猛霸气,需要血性男儿的阳刚烈气,更需要一种永远激进的生命冲动。转型升级者要有一种“强者意识”,并在战胜反对势力的斗争中上升为强中之强手,形成一种手握百万胸兵的势态。如果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瞻前顾后,则转型升级永无成功之日。
三、转型升级的理性与豪情
转型升级需要理性,也需要豪情冲动。两者之间,更需要的是豪情冲动。
拿破仑说:“一个错误的决策也比根本不决策好。”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一个出现失误的转型升级也比根本不转型升级强。”
转型升级固然需要理性,但却害怕过分的理性。如果一个人需要把所有问题百分之百考虑成熟之后再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四、转型升级的发明与试错
转型升级天生就和错误联系在一起。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转型升级永远在错误中前进,在错误中逐渐矫正。对转型升级的苛求实际上只会危害企业本身的利益。
转型升级者考虑到50%的问题时就应该动手了,其他问题可以在战斗过程中再去解决。只有这样,转型升级才可能成功。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做久,就必然面临企业转型升级;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所有中国民营企业都必须经历的道路,无一能够例外。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专家曾水良2012-5-12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