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扩内需政策下家电企业面临战略性挑战

扩内需政策下家电企业面临战略性挑战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国内家电企业在享受政策利好的同时,还面临着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双重考验,如何构建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用准确的消费需求指导生产经营,这是国内家电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去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家电企业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既享受着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国内家电企业正面临怎样的风险?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组织机体来克服这些风险?《家电纵深》第九期,家电产业问题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先生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家电纵深。从去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家先后出台像“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等这种扩大内需的政策,家电企业其实在这种政策中既享受着自己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风险。今天,我想和罗老师谈谈企业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来迎接这些机会。

我们知道,国家今年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这些扩大内需的政策,都使家电下乡由出口转向了向内挖掘内需,您如何理解这内需政策给家电企业带来的机会?

罗清启:中国家电制造企业走了一条出口。外向这样一种模式。金融危机是什么?金融危机实际上我认为它是一个经济“病毒”。这个“病毒”会带来什么?会带来整个全球消费容量的一个萎缩。中国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出口大国,在这个消费需求萎缩之后,它肯定要着眼内需市场,内需市场怎么做?政府(反应上)我认为是走在企业的前面,率先在两个市场,开了两个药方,效果很明显,两个市场是什么概念?中国本来就是二元社会,中国和农村特征比较明显。我们是什么?我们在出口减弱的时候,国家开始做什么?你看我刚才说两个“药方”,在农村是“家电下乡”,在农村铺开之后效果非常明显,然后开始在城市推“以旧换新”。两种政策应该说效果都很明显,基本上激活两个市场需求,整个产业没有冷下来,运转还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其实我国家电企业从依赖出口到挖掘内需,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企业在依靠进口的时候,可能在制造方面更为重要的一些,按照图纸、按照订单来制造就可以了。当他们面临内地市场,或者内需市场时,他们可能更多要消费者需求重新对接,您认为这些转型对企业有什么,需要承担什么风险?

罗清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处在咨询一线,跟企业接触时发现了,我们原来是一种模式,来单了我是一个“豆腐坊”,你要什么样豆腐我给你做。但是现在单少了,有的没单了,这样一个突然去做出口的企业在面向国内这个市场时,没有人给你单,你该怎么办?你要自己去找单,在自己找单时你就想我要做什么样豆腐呢?农村市场是什么呢?城市市场是什么?现在没有人给你发图纸了,这给我们企业带来一些慌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突然在两个市场做了这样的政策,这就出现了一个“井喷”。这个需求出现了一个“井喷”,但是有的企业抓得机会比较好,完全做出口等单的那种企业也不好,所以出现了一种分化。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上一期节目中,也谈到这个问题,挖掘内需的一种变化,带给企业新的方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是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和高度,您认为企业如何变革,或者去发展才能够适应这个环境变化?

罗清启:这要做战略和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说白了,你等单的方式,比如说原来做外贸。它是什么?它是一个叫市场给你饭吃。我记得一期节目中,我谈到海尔到外面去设厂,他本质意义不是去设厂,他是去找订单,不是坐在家里等订单,而是找订单,反过来,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突然市场来了之后,你怎么找到,就是说我这个组织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因为这个结合是什么?它不会给你一种订单,老长时间稳定不变,这个订单需求可能随时发变化,比如说农村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农村的量突然增大了,原来你销售到农村没有那么大市场,没有那么大产品,突然这种产品冒出来了,这种需求冒出来怎么办,这都需要做战略调整。

第二,组织结构的调整,举一个例子,有的企业在国内没有渠道,我这个组织结构和市场结合,你有发现市场的“雷达”吗?你发现这个需求能把这个需求瞬间转化成产品吗?你的研发能力够吗?你研发成立之后,你的采购和需求一致吗?所以我现在是什么,很多记者、舆论在采访我时,给我一种感觉是什么?这是机会,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这个东西是什么?是什么机会,但是它中间有很大的风险,为什么?举一个例子,我们好长时间没吃饭了,突然来了一桌丰盛的菜,大吃,最后撑着了。

这也是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突然之间需求显现了,但是你觉得这个需求这么大,我要加大采购。突然之间竞争又变得更激烈了,你的研发能力有问题,你没直销出去,别人变大了。你突然在家里抱着库存,或者原材料的库存,产成品的库存都有,这对企业的压力是很大的。

所以我觉得你不能光等着“家电下乡”,我们去等着一个什么,农村市场的一个什么单,关键是要理顺你的战略,理顺你的组织过程,理论整个供需链的流程。这是对企业致命的东西。

主持人:其实您谈到的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到。我们看到,今年前三季度“家乡下乡”呈现很好的势头,销售产品是2082万,金额达到388亿元,截至前不久以旧换新销售也在100多万台。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这样的数据,进入上半年高增长以后,目前略呈现一个下滑的态势,特别是九月时,它比八月下滑了18.66%,比7月份下降30%,其实整个市场也在变化一个过程,也不是高增长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评论,或者对这个事件的分析,认为一个是市场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还有“家电下乡”这个手续方面的变化,您认为市场上的反应,对企业来讲他们要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或者怎么调整才可能继续保持?

罗清启:这个现象值得分析,我们的财政部、相关部门都在分析这个数字。我认为刚才主持人讲了很多变化,其实很多变化对企业来讲都是变化。市场任何风吹草动企业都必须应对,你的生存就是解决变化,如果解决不了变化,那么会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出现季节性的下滑,或者其他的原因,国家出台这个政策以后,绝对的需求被激活,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有一块需求你能不能满足得了。政策来时消费方面有很大的热情去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有一个另选的过程,在另选过程中可能看起来是整个销量下降,但最后有一些企业绝对值上升,有一些企业绝对值下降,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

我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农村市场,你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或者产品适销不对路,成本结构优问题,性价比有问题,质量也问题时,因为他是在慌乱之中去应对这个事件时,消费者也会对这样。

季节是一个方面,适销不对路也是问题,但是为什么现在有一些企业卖得很好?比如说,海尔冰箱是逆势猛增,为什么?还是你要去解决需求问题,我们有一个习惯,市场变冷或者变热,我们要等着市场的了,其实市场冷时你也可以做出热的单,很热的时候你也可以做出更热的单。如果你对市场的组织结构,或者对市场的需求捕捉不细腻,我想这个问题对你来讲就非常难。

主持人:您这个要求其实对企业来讲是很高的。

罗清启:这个不高,为什么?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国际需求萎缩,外单减少,国家开始搞内需。搞内需又开始出现井喷,也就是说,未来你就要面对一个东西,比如你要跑车就是90迈,这个车虽然有时会很慢,有时会很快,市场一会是这样,一会是那样,你的反应是怎么样,我想,如果天突然下雨,你难道不打伞吗?气温剧降,你马上就要穿厚衣服,就是说企业必须和市场紧密联系,必须跟上市场的步调,如果跟不上的话,市场肯定要把你甩掉。

主持人:其实我还看到有一些说法,目前“家电下乡”额度的下降有一种原因,会不会是由于农村市场已经饱和了,或者大部分已经得到满足了,所以才出现目前数据的变化。通过上半年刺激政策,或者整个市场企业的行动,已经使家里有消费能力的,或者有消费意识的消费者已经把需要消费的东西购买掉了,有没有这种可能?

罗清启:我不太认同。你可以算一下电器产品的成长周期,现在在农村基本上出现一个换代潮,比如说我添置一个新冰箱,我要买空调,我要换电视机,他基本上到了一个大的爆发期,而不是该买的我都买完了,其实我还不是很认可这种观点。

主持人: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在里面,就是说,我们企业如何把握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我们自己的结构。

罗清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减税政策,对农业税的减免。这个减税看起来好象是针对农业、土地的,其实不是,农业税减免在某种程度上是收入的提高,包括现在我直接刺激电器的购买,包括电器本身的更换周期,我认为在农村有多重利好,所以厂家不要认为这个政策是不是开始弱化了,我认为没有弱化,如果弱化了,就是企业应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性弱化了。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商务部也有很多声音表示出来,他们强调,会在刺激消费方面有更多、更大的举措,相信对市场的刺激,或者对消费者购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这个话题先和您聊到这里,感谢罗老师,再见。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