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二) 比附定位
使定位对象与竞争对象(已占有牢固位置)发生关联,并确立与竞争对象的定位相反的或可比的定位概念。如美国一家处于第二位的出租汽车公司,在广告中反复宣传:我们是第二,所以我们更加努力啊。这样,既强化了自己与第一的关系,又表明了自己处于弱者的位置,更易引起人们“同情弱者”的共鸣。
(三) 单一位置策略
处于领导地位者,要以另外的新品牌来压制竞争者。因为每一个品牌都在其潜在顾客心目中安置了独自所占据的一个特定处所。这是作为市场领导者所要采取的策略。既然自己是老大,“卧榻之侧,哪容他人酣睡”,因此,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第一的形象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四) 寻找空隙策略
寻求消费者心目中的空隙,然后加以填补。其中有价格(高低)、性别、年龄、一天中的时段、分销渠道、大量使用者的位置等各种空隙。如,万宝路在美国是著名的香烟品牌,而一个叫窈窕牌的香烟品牌,就是以女性抽烟者为突破口挑战万宝路而大获成功。
(五) 类别品牌定位
当一个强大的品牌名称成了产品类别名称的代表或代替物时,必须给公司一个真正成功的新产品以一个新的名称,而不能采用“搭便车”的做法,沿袭公司原有产品的名称。这像“跷跷板”原理,当一种上来时,另一种就下去。因为一个名称不能代表两个迥然不同的产品。这一点,宝洁公司的多品牌策略就大有可取之处。
(六) 再定位
也就是重新定位,意即打破事物(例如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所保持的原有位置与结构,使事物按照新的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重新排位、调理关系,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的秩序。这意味着必须先把旧的观念或产品搬出消费者的记忆,才能把另一个新的定位装进去。海尔在最初是以宣传自己冰箱的品质优良作为定位,而在产品延伸之后,很快就突出了“中国造”、“向国际营销商授权”等新的定位。
四、 USP理论、品牌形象论、定位理论比较(见表2-2-3)
表2-2-3 USP理论、品牌形象论、定位理论比较
USP理论 品牌形象论 定位理论
(心智争夺)
产生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以来
核心理论、主张 强调产品的特殊功能和利益 塑造形象、长远投资 创造心理位置
强调第一
方法和依据 实证 精神和心理的满足 独特性
沟通的着眼点 物 艺术和视觉的效果 心理上的认同、心智争夺
阅读内容:
1.宝洁的定位
宝洁公司的成功很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中国企业界学宝洁有不少年头了,但似乎没有学到宝洁成功的关键。宝洁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几乎垄断了行业中主要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