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发展的大头在海外”,这已经成为海信内部一致的认识,如果在海外始终是个侏儒,也势必丢掉国内的市场。然而,如何“走出去”?海信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做品牌还是做工厂?
加入WTO以后,海信即意识到,国外同类企业将加快瓜分中国市场,国际知名品牌将成为消费者追求的对象,国内市场的品牌将集中整合,没有品牌或者说不能成为强势品牌的中国企业只能成为国外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制造加工基地。尤其是经济危机之下,做品牌的区域和市场往往恢复得更快,受到的冲击更小。做品牌还是做工厂?海信坚定地选择前者。
如何做好品牌呢?
海信认为,产品技术和质量是品牌价值的核心内涵,是市场竞争的根本力量所在。好的技术能力才能保证有好的产品,这是树立品牌最重要的因素,品牌的意义是通过占有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从而影响其消费欲望。占有心智资源有两种方式,一是让消费者知道;二是让消费者信任和爱戴。前者属知名度,后者属美誉度。美誉度是怎么来的呢?是看重复购买产品的数量。通过广告和宣传让它知道,但不能让其爱戴,两种情况下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一种有效的积累。管理学家认为给用户的价值是根本稳定用户的因素,你想稳定用户其根本是要给他带来价值;而稳定的客户群所带来的收益比,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企业的销售收入当中,老客户占的比例大与小反应了一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海信一直坚持“技术立企”战略追求建立在美誉度、忠诚度基础上的知名度,将“以海信品牌做产品出口、扩大海信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作为实现“将海信品牌建设成国际知名品牌”这一最终战略目标的国际化经营方针。
万事开头难,做品牌也不例外。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海信一个明显的劣势是总体规模不足,由此引发的成本劣势成为海外品牌建设的一个严重瓶颈。抓住关键的贸易机会快速提升规模成为海信必然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海信也选择性的做为国外品牌做定牌生产的OEM业务,但只是权宜之策,目的是提升自身规模和制造水平,也为在不同区域的国际市场更好的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投石问路,积累更多经验和渠道,蓄势而发。
第二个问题:做中高端还是做“低质低价”?
明确做品牌,还要对品牌进行正确、明确、精准的定位,做高端还是做“低质低价”。海信认为,做“高端”虽然会“哭着进去”,但一定会“笑着出来”,而做“低质低价”则会是“笑着进去”最终“哭着出来”。
“低价”虽然在进入市场之初较容易上量,利于销售人员销售,但低价必然导致“低质”,不仅对自身品牌形象有很大伤害,以后很难再成长起来,甚至难以生存,而且对整个中国品牌的形象负面影响甚大。
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这给后来真正想做好品牌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困难。我们在以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在越南,由于该国对进口产品没有设置门槛,来自中国的“低质低价”产品一度盛行,虽然价格低,但没有质量保证,没有售后服务,举个例子,在越南买一辆摩托车,花几百美元即可买到中国产的摩托车,但买一辆日本产的摩托车可能要花上千美元,但中国的摩托车用了不到半年就坏了,售后服务跟不上,就成了一堆废铁,但日本的摩托车由于质量好而且有售后服务,消费者买了放心。造成现在的情况是,越南消费者很抵触中国品牌。当然,做这种摩托车的中国企业在越南市场也肯定难以为继。
在澳洲,虽然该国政府对进口产品设置了一定的门槛,情况稍好,但长期以来,在澳洲家电零售商眼里,中国品牌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与日本、韩国品牌在工艺、质量和细节方面有天壤之别。虽然零售商们一直都需要中国品牌,但其目的只是通过低价吸引低端消费群,提高人气。中国品牌也从来不是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高利润来源。
这只是海信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类似案例中的两个。高端产品对一个企业效益的增长、品牌的提升及长远的发展意义重大;品牌一定要定位高端,才能得到高端消费群体的认可,才能再逐步往中低层辐射。比如,海信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更多得益于LED液晶电视这样的高端产品,在刚刚结束的海信非洲品牌战略发布活动中,海信更是在埃及第一家发布了3D电视。
当然,一开始就做高端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采取恰当的手段,注重长期的培育和品牌积累,一定会收获成功。
比如,在澳洲。2006年,海信品牌进入时,澳洲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日、韩、欧、美等系的高端品牌均已悉数到齐并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竞争很激烈,多一个中国品牌的必要性都值得怀疑。海信进行了大量调查,了解到现有的中国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低质低价的印象,但也发现了空间,澳洲消费者品牌导向不是很强,不是品牌忠诚度非常高的群体,愿意接受新品牌。因此海信的定位就是一定要区别于中国的其它品牌,质量要做到跟日韩品牌一样,甚至比它们质量还优,并且有比日韩品牌低约15%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功能上要紧跟世界领先的功能和技术;在选择渠道时,则选定当地排名前4的主流家电连锁渠道,对产品销量和品牌形象形成良性促进;同时,在发达国家要维护好的品牌形象,服务很重要,海信致力于做当地行业最好的售后服务。
海信提出了“产品高质量、高技术、功能先进、外观时尚、售后服务行业领先、有竞争力的中档价格、锁定主流家电连锁渠道、专业团队、值得客户信任”的“高质中价”的品牌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做中国质量最好的品牌”定位,以区别于先期已进入的“中国品牌”留下的印象。为了实现该战略,海信澳洲公司在总部的规划和指导下,实施本土化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产品方面按照澳洲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在售后服务方面更是提出了三年质量包换、24小时服务热线的承诺,仅这一项售后服务政策,海信在澳洲当地就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
经过几年的努力,海信在澳洲高端品牌战略实施的结果是,不仅成功地改写了中国品牌“低质、低价”的印象,更收获了经销商的信任和极高的市场认可度,成长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流品牌。当地连锁商Goodguys的采购老总甚至从总部强行要求各店采购海信牌定单的执行;昆士兰州一位曾经最抵触中国品牌的店主,收到海信第一批产品之后,兴奋地说,当他的店员打开包装箱,将样机展示出来的时候,他发现,“海信”电视是所有展示品牌电视中画面最清晰的,最令人兴奋的是他订的海信电视在一个周末就销售一空。
如今,遍布澳洲的HarvyNorman的170多家店、Goodguy80多家店、JBHi-Fi的80多家店都在大力推荐海信产品,而澳洲的这三大连锁商就等同于中国的国美、苏宁。“海信”品牌的电视销量一度超越松下和索尼,跻身三强。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2009年,海信在澳洲的“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08.36%,销售收入实现了同比156.23%的跨越式增长。其中,“海信”液晶电视销售额同比增长224.35%。今年头两个月,海信品牌家电产品在澳洲的销量同比增长111.59%,销售额同比增长229.35%,其中冰箱销量增长迅猛,销售量、销售额分别实现同比357.91%和 709.23%的大幅增长。
根据各个区域市场的发展情况的不同,海信的策略回略有调整,但中高端的品牌定位贯穿于海信品牌建设的始终。再比如非洲市场,在阿尔及利亚,三星、LG并不是很高端,而海信就是以一个高端品牌的形象面向消费者,在东非,日系和中国品牌都较少,海信在东非就定位中高端,等等。海信产品和品牌更是受到坦桑尼亚、埃及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在以色列等新兴市场,得益于高端品牌战略的推行,海信在进入当地市场短短两年便成功上升为当地一线品牌;在北美、东欧等地区,海信品牌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快速增长,受到消费者欢迎。
第三个问题:做产品还是做产业?
一个有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的企业,在通过贸易形式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当在海外市场的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应当注重把握时机,转变普通贸易方式为境外加工贸易方式,以更好的融入当地市场,实现本土化经营。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海信的体会是,要想建立好的品牌,产品和服务要一起进入市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在当地设立办事处、工厂、仓库等,要有常驻人员,而不是单纯的皮包公司。这样,一方面,传递出在当地长期发展的信息,给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信心和信赖;另一方面,在当地设立研发或技术支持机构,建立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实现品牌和经营的本土化,是做大做强海外自主品牌、实现长远发展的前提。
在进一步开发海外市场上的实现上,海信坚持“稳健、理性”的原则确立了这样的开发思路:根据市场的成熟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开拓方式,稳步推进。海信将国际目标市场分为三类。
一类是对于那些已经有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的,采用境外投资建厂的方式巩固市场占有率;对于那些有一定的市场基础的区域,海信会集中人力、财力树立品牌影响,以建立贸易公司的方式实现市场销售;对于新进入的完全陌生的市场,海信则会选择成熟的代理商进行市场渗透。
海信的做法是,逐渐将第三类市场做成第二类市场,再将第二类市场做成第一类成熟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包括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市场、以巴西为中心的拉美市场、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西欧市场、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东欧市场、以澳大利亚为中心的澳洲市场、以南非为中心的非洲市场等市场网络。
在国际市场,海信的海外业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海外销售收入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幅近100%。目前,海信已在非洲、中东等已具备条件的成熟市场实施了自主品牌建设深化和提升的战略转型,核心即是由做市场转为做产业。已先后在南非(1个)、美国(2个)、欧洲(1个)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拥有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等海外生产基地;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南非、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英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埃及、印度、吉尔吉斯、沙特阿拉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和销售机构;产品远销北美、欧洲、澳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买到“海信”品牌的产品。
在非洲,海信从1998年开始就在南非建厂并积极开拓当地市场,建立了覆盖南非全国的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网络,并迅速成长为当地著名品牌,自2001年起,在南非著名的黄金城及经济之都约翰内斯堡,在家喻户晓的“好望角”所在地开普敦,或在南非首都巴勒托尼亚等10多个大中城市的机场道路和高速公路旁,都可看到与众多世界著名品牌比肩伫立着的醒目巨大的“Hisense”广告牌;大到大城市的超市中心,小到小镇上的连锁分店,甚至在偏远的边境小家电铺里,海信电视都无处不在。这些实实在在的视觉印象,让人再次感受到,海信已具有国际名牌的品质,至少在非洲大陆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南非已变为现实。
2006年,海信集团确立海外“自主品牌”战略,开始了在海外全面发展海信品牌业务的道路。非洲首先成为其品牌拓展试验田之一并取得重大成功,为其海外拓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海信在非洲已经拥有位于阿尔及利亚、埃及(2个)、南非的四个生产基地,实现了海信品牌液晶电视、空调等多个产业的本土化生产经营。
在非洲,海信产品和品牌更是受到坦桑尼亚、埃及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赞誉,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参观考察海信位于十月六日省的埃及工厂时发表演讲,高度赞扬海信是一家致力于创新、稳健发展的公司,并赞扬了海信埃及工厂的员工面对当前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依然辛勤工作的敬业精神。埃及军工部部长萨义德·马萨尔曾为海信与埃及赫尔万公司洽谈空调和冰箱线体输出项目亲自专程赴海信青岛总部参观考察,对海信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系统完善的管理赞誉有加,对海信品类丰富、技术先进、紧跟行业趋势的产品大为青睐,表示希望与海信深度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今年1月份,海信与埃及赫尔万公司(Helwan Company)合作的海信空调埃及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萨义德·马萨尔亲临出席在赫尔万城举行的生产基地开业典礼。
在刚刚过去的3月,海信在埃及举行了“2010年海信品牌战略合作签字仪式暨高端LED电视新品发布会”, 推出了时尚、典雅、更薄、更环保、更节能、更广色域、更高对比度、无汞环保的海信T28、T29超薄系列19-55寸全规格LED高端电视和最新款3D电视,抢占和布局高端市场,成为埃及市场第一家推出3D电视,继三星、LG之后第三家推出LED电视的品牌。借此,海信完成了对整个非洲和中东市场自主品牌建设深化和提升的战略转型,由做市场转为做产业,建立起以埃及为中心、辐射整个非洲及中东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将品牌和产品在当地扎扎实实地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