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中国情景下的企业战略行为》 第1章 (7)

企业战略是一种计划

自安索夫(Ansoff,1965)出版《公司战略》一书以来,企业战略行为是一种计划的观点就被广泛接受。到现在,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的企业战略的制定模式,但基本的思想是:采用SWOT模式,将其分解成清晰的步骤,运用大量的分析材料和分析技术来完成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开始时,要特别重视目标的确定,每一个步骤结束时,要特别重视预算和经营计划的评估(明茨伯格,2006)。具体来说,包括下面这些步骤:

(1)目标确定。目标是战略制定的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内容,主要是确定相关的战略选择方案,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及其所属单位前进的战略方向及目的地(劳伦兹,1980)。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控制战略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定量化,企业的战略需要尽可能具体。

(2)内外部环境分析。目标一旦确定,就需要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理性和科学的分析。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劣势,这是制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战略的基础。

(3)战略的制定与选择。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对企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比较,明确企业的宗旨,树立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的战略,制定企业的政策。在这个阶段需要各种技术的支持,包括投资收益率、竞争战略评估、风险分析、价值曲线以及股东价值等(明茨伯格,2006)。

(4)战略实施。在战略实施的阶段,企业战略管理者主要的任务就是将计划好的战略完整和准确地变成现实的战略。为此,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构建战略实施的计划体系(包括中间计划、行动方案、各种程序和预算),制定相应的职能战略,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包括组织、机制、人员和文化上的支持。

(5)战略评价和控制。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或者过程完结以后,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根据战略实施的阶段性安排的实施情况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和控制;需要根据评价和控制的情况对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激励和调整;需要将战略实施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战略管理者,以便他们对战略实施的计划和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如果这些过程中的微观调整不能够达到效果,那么企业战略管理者将可能终止战略实施的进程,并且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战略制定过程。

由上述的战略步骤可知,企业战略决策完全是一种事前预订的行为理性选择,“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有意识的正式规划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并且由分析技术来支持”(Steiner,1969)。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竞争对手是经常变换的,致使在实际当中并非所有的预先构想的战略都能实现。

企业战略是一种行为模式

企业战略行为不可能被全部看成是“预定的行为”,企业战略也不能被全部看成事前和理性决策,因为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基于过程中战略决策的时间和创新性要求,企业传统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战略抉择的影响不仅难以排除,而且作用特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企业战略也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模式,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战略行为上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并且认为一个企业的过去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对企业未来战略的选择(明茨伯格,2006)。比如,一家公司原来一直被定位为行业的领导者,只服务于最高端的客户,它在未来的业务开发、商业模式的设计上,甚至雇用新员工,都是在寻找创新和差异化。而另一家公司由于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看到行业内领先企业因为质量出现问题而倒闭,自己由于质量好而快速发展,致使其一直在作战略选择时始终坚持产品质量至上的理念。因此,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包括事中反应性或者创新性决策,并且决策还受到与企业管理传统相关的多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企业战略既是一种计划又是一种行为模式,企业一方面针对未来制订计划,另一方面根据过去形成的模式制定战略。如果将前一种理解称为预先构想的战略,那么后者就是已实现的战略(明茨伯格,2006)。在实践当中,这两种战略行为都广泛存在,且结合越来越紧密,但两者存在一定的侧重点和角色定位的不同。一般说来,企业战略的意图、远景、目标、定位等需要针对未来深思熟虑,而具体的战略实施细节则需要在执行中不断完善,根据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这个更多地受到原来行为模式的影响。因此,两种企业战略行为不存在优劣之分,更不是泾渭分明,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既对未来有很强的预见力,又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有快速的动态调整能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