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为什么变革这么难?

《第五项修练》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一次造访彼得.杜拉克(Peter Druker)的对谈时,两位大师曾针对变革,进行了一场精湛的讨论。

“为什么变革这么难?”圣吉思索着这个问题。

被喻为当代管理学之父,在管理学领域累积了超过50年以上经验与智慧,90高龄的杜拉克,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无法管理变革,也不能仅仅只是因应变革,而是必须领先变革。”

他指出,每一个组织在变化中,首先必须要接受变革的事实;其次要创造组织对变革的接受力。更重要的是,组织必须进行“有系统地舍弃”。

但是,舍弃毕竟是困难的。对组织而言,无论是舍弃既有的服务、产品、政策、做事方法、甚至员工的情感、认同,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就如圣吉所言︰“其实适当的舍弃时间,比真正失败要早很多。”这也是圣吉会发出“为什么变革这么难?”喟叹的原因。

究竟该在什么时候进行杜拉克所谓“有系统地舍弃”呢?我们不妨看看通用电气公司的变革故事。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曾经如此形容︰一家公司的股价为何仍能维持高档,有时只要用一个词就可以解释,就如同微软的“视窗”、思科的“路由器”,以及通用电气的“韦尔奇”。

通用电气董事长暨CEO的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被誉为是20世纪两位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管理者。在其掌舵通用电气的20年当中,通用电气的市值由139亿美元,上升到4,912亿美元,整整成长35倍;营业额由280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300亿美元;股价则上涨了30倍。通用电气更不只一次地摘下全球最受尊敬、全球最受推崇企业的双料桂冠。

1981年,韦尔奇从颇孚众望的琼斯(RH JONES)手中接下通用电气董事长兼执行长的棒子,接掌之初,董事会对韦尔奇并不怎么认同,认为他个性太冲动、行事太激烈。但是,事实证明,琼斯并没有看走眼,韦尔奇拥有敏锐的眼光,常能够洞烛机先,同时也由于激烈个性的特质,才能挡得住改革所引发的种种抗拒与反弹。

韦尔奇上任后,即积极进行变革,他的改革从定位开始,他将通用电气的定位由追求“规模大”改为追求“价值高”。他揭橥了通用电气“要做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的愿景。

韦尔奇跳脱了“东西没有坏,就不必修理”的旧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在东西还没有坏之前,要先修理”的领先变革做法。

其次,是韦尔奇“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经营理念,他认为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若非属一属二,就没有经营下去的必要,因为其在全球市场上必然缺乏竞争力。因此,除了保留通用电气最具价值的核心事业外,其余的韦尔奇一概进行改革、关闭或出售。

此外,他打破组织的藩篱,要求每位员工都能提出建议与创意,也鼓励员工向其它企业学习。积极落实组织学习,如果通用电气某个部门的做法很成功,他会坚持其它部门也要跟进,迅速地把知识与最佳做法延伸到全公司。

韦尔奇上任之初,通用电气是个拥有350个事业单位,全球40多万员工,组织有9至11个层级的庞然大物。在韦尔奇的锐意改革之下,目前的通用电气则拥有在市场上占有数一数二地位的11个事业部,全球人员总数精简了将近一半,组织层级也只有4~6层,而价值,却往上翻了好几番。

组织内进行着如此巨大的改变,韦尔奇却说了:“我不是个纵火狂,我只是站在观测台上,看见了袅袅上升的浓烟。”

若将韦尔奇的话对照圣吉前面所说的︰“其实适当的舍弃时间,比真正失败要早很多。”或许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中真正的意涵。当组织内部从冒出丁点浓烟,继而形成星火,再到燃起火花,转成烈焰,直至焚烧殆尽,这进程常常会是一段为时不短的时间。

对企业来说,当组织内部无声无息悄悄冒出烟时,可能正是企业成长快速、产品大卖、景气大好之际,此时,没有几个人会察觉组织有变革、产品有舍弃再创新的必要。然所谓“最适当的舍弃时间”,却往往就在这个时候。

“为什么变革这么难?”是否有洞察先机的远见?是否有排除万难的魄力?是否能在适当的时机,就察觉变革的需要,领先变革?是否能突破组织中与成员间的各种抗拒与反弹而坚持下去?变革是很难,但是不变革、变革太慢,或者变革不成功,结局都一样,就是成为历史。不变革,就灭亡,大家不能不引以为殷鉴。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