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你该走向何方?
和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我所效力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的创业艰辛和快速发展之后也面对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公司规模扩大了,人员增加了,产品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份额和知名度,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同时,公司自上而下却好象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不知该往那里走?该如何走?于是老总开始着手考虑制定组织目标和有意识的培养企业文化,但组织目标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企业文化又是什么?它和组织目标的关系又如何呢?一连串的问题随之跳了出来。看来老总原有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和一些在私企工作的朋友聊天时,他们也有同样的问题,或许有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的老总曾经或即将面对这一问题,创业之初那种胆子加路子的做法显然已没有了优势,而仅凭一支笔和一双眼的管理模式也无法在进行下去了,加之企业所有者自身管理知识的匮乏,使得企业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已明显不足,正因为这些原因,组织目标和企业文化才突显出其在维持企业长远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管理学角度上讲,组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它是组织宗旨外在的具体化的表现形式,具备4个特点:
一是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组织其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比如说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企业由于扮演的社会角不同,其组织目标也不同;同一类型的组织,由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组织目标也不尽相同。
二是多元性,在同一个组织体系中,由于劳动分工、思维观念的不同,会同时存在多个不同性质的组织目标,在组织内外,公众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组织的期望不同,组织目标也会不同。
三是层次性,组织目标是一个大的概念范畴,由于内部人员工作分工的不同,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组织目标也会按照重要性、涉及的范围等标准进行分等分层。
四是时间性,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要达到的目的,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时间属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改变,组织目标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
早在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强调了以目标和人为中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管理本质,突出了目标管理(MBO)在一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起理论,组织目标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组织目标是企业决策的依据。企业中每一个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至部门主管,所做出的各类决策的正确性可无一例外的用是否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来判断,在组织进行重要决策并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遴选时,组织目标无疑是最满意的选择依据。
其次,组织目标是企业稳定的基石。企业人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部门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密,由于在人员文化水平和部门职能上的差异,势必会在企业内部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加之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本身的缺陷,造成内部信息沟通不畅、缺乏足够的交流成为主要的问题,而组织目标为各种人员相互协调和配合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调和了企业内部的矛盾冲突,规定了不同业务和部门的行为规范,从而提高了组织行为的一致性,增强了企业内聚力。
最后,组织目标是企业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无论是对组织整体效率的评价还是对其成员的绩效考核,都可以看其是否符合组织目标的要求为准则,不符合目标要求或无助于目标实现的行为是无效的和徒劳的。
另外,有了明确的组织目标,企业即可以明确实现组织目标应具备和已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经营策略、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等多个管理侧面进行相应的调整,重新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以使企业内部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而再此期间,企业文化对于组织目标的制定与实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它是组织上下所有人员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并被绝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从另外一个侧面规范了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共同的评价行为好与坏的思想标准,但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在这种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中,还要受到企业原有价值观的挑战、冲击和阻碍,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者有没有魄力去割舍和抛弃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能否忍受住企业变革带来的阵痛。
撰稿人:袁福宁
200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