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组织结构的第六种模式

从经典管理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组织结构一般有五种,即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和模拟分权制。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按照生产经营规律或者是资源配给规律组建起来的组织构架,虽然有其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但是由于较少的考虑了个人的需求和情感等因素,加之本身带有的不可弥合的缺陷,使得在实际环境下的运做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试想,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考虑组织结构的问题,是否可以把以往的以部门分化作为建立组织结构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转换为首先考虑个人的情感和爱好因素,并把它作为建立组织模式的开端,这也就是笔者提出的第六种组织结构模式—俱乐部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称其为组织结构形式,充其量只是一种模式,一种存在于每个组织成员心中的,他也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组织构架,因为它是行而上的意识形态,决非以物质形态存在。但其中有些理念确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借鉴于实践的。
笔者曾参加过一家健身俱乐部,并以此为例描述一下俱乐部的一些共性:在俱乐部组织里是没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分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有的只是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每一个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性格自觉的组成不同的小组,并为了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共同荣誉而努力;小组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仅有一名组长,他(她)要负责向小组内成员下达俱乐部通知和其他一些后勤事务;在不同的小组之间,大家有很多交流的机会,信息的沟通不会因为小组的不同而受到限制;
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上俱乐部组织和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来改进我们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的固有思路。从上一世纪的30年代,行为科学开始兴起,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呈现了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使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的开展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促使管理学家从人类行为的角度,对管理活动进行重新研究。管理学家梅约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并成为行为管理科学的核心思想:
他强调了“社会人”的观点,认为人首先是“社会的”,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相比是人的第一属性,认为人们在追求金钱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把传统的组织的概念改换一下,把原有的组织的概念(为共同目标而由具有合作意愿的人构成的职位和职务的系统集合)在我们的头脑中改换为:为共同的荣誉和爱好而组成的,以友谊和情感为纽带的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关系群体。用这种全新的对于组织的思想来看待自己的上级、同事、下属、集体和工作。
“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是行为组织理论的两大核心思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实现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更应该注重的是指导和服务,即用指导的方式引导员工的行为和思想,用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来实现有效的控制,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频繁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与员工之间建立互信,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寻求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来提高士气,正视“非正式组织”的意义,并充分利用其作用,建立组织内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从品质、能力、知识等方面锻炼自己,同时用真情感染别人,树立自己的非权利影响力,进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