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恶性现象:小企业长不大,大企业活不长,老企业过不好,好企业又折腾垮——经济大舞台在上演着正剧、喜剧的同时,也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悲剧。
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在管理工作不规范。
经广泛调查,我国企业各级各类管理者的最大困扰是自己的管理工作不规范,导致工作混乱无序,费力低效,不能做正确的事,不能正确地做事。他们普遍反映,睁开双眼日理万机,焦头烂额累得吐血,而结果却差强人意,甚至一败涂地。他们迫切希望让自己的管理工作规范起来,他们呼唤管理规范化。
管理规范化是制定和实施管理操作规范以达到规范管理的过程。规范管理就是用管理操作规范进行管理,打个比方,就是“用圆规画圆”——用“管理圆规”画管理之圆。
企业开展管理规范化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台阶的做法,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和自己的愿望从中选择。
第一台阶,难度最小,对现有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规范化;第二台阶,难度中等,在组织变革中对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规范化;第三台阶,难度较大,在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中对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规范化。
企业开展管理规范化的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管理操作规范”。因为操作化是规范化的前提,而理论本身不可操作,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存在一条鸿沟——“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这条鸿沟要用“水泥”去弥合,那“水泥”就是表达清晰的形成文本的管理操作规范。
管理操作规范的操作性体现在流程上,大流程套小流程,最终落实在具体方法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规范性体现在普遍适用性和最优性上,不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事,而是适用于各时各地各事,不是随便一种流程和具体方法,而是最优的流程和具体方法。
在管理规范化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先使用《道乐吉(DOLOGY)管理操作规范》文本。这套文本基本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级各类管理者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本,包括:《战略管理操作规范》、《市场营销管理操作规范》、《生产作业管理操作规范》、《新产品开发管理操作规范》、《财务管理操作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操作规范》、《管理决策操作规范》。
《道乐吉(DOLOGY)管理操作规范》之类文本虽然现成而方便,但讲的是共性,讲的是一般,是通用的“管理圆规”。所以,企业管理者还要依靠自身力量或者借助“外脑”,针对自己企业的个性和特殊情况对症下药,量身定制每个管理岗位的管理操作规范手册——专用的“管理圆规”。
世界500强强在哪里?强在管理规范化。世界500强,诸如沃尔玛、通用电气、微软、花旗银行、IBM等等,它们家家都有管理操作规范文本,这些文本少则几百页,多则数千页。战略、市场营销、生产作业、新产品开发、财务、人力资源、决策等,管理工作基本都规范化了,极大部分管理工作由于规范化而成为常规,有条不紊,省力高效。
管理规范化并非只针对某种类型的企业,各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进行管理规范化。小企业为了长大,管理要规范化;大企业为了长寿,管理要规范化;老企业为了过好,管理要规范化;好企业为了做强,管理要规范化。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新一轮热潮来了,但很多想上市的企业却上不了市,因为素质较低,管理粗放。它们必须整顿,做到管理规范,才能通过上市辅导,才不会被投资银行抛弃。最重要的是要提升管理水平,让管理规范起来,这是海外著名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忠告。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正在进入“黄金时代”,民营中小企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管理是否规范将决定它们是否能够成长壮大,是否能够“长治久安”。
我们相信,企业管理者真正做到管理规范化,就能建立基础生存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基业常青,成就卓越,创造辉煌。
管理是根本,管理规范化运动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李颖 本报记者 王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