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管理者,怎样聘请管理顾问?

管理者,怎样聘请管理顾问?

胡慧平
原载《计算机世界》2002-6-28

今年,我国首次在江苏试点推出与国家人事职称制度接轨的企业管理顾问职业资格制度,希望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形成一整套企业管理顾问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考评、注册、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可以预言,管理咨询产业将是我国21世纪最具希望的朝阳产业。具体到企业,应该怎样聘管理咨询顾问呢?
对“灵丹妙药”不可偏听偏信
你是不是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你的顾问对企业有实质贡献吗?尽管大多数企管顾问都鼓吹企业减肥,但许多国际知名顾问公司本身的扩充速度都非常惊人。例如安达信顾问在1990年全球员工仅为1.3万人,现在已成长到8.5万人。不只安达信如此,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顾问公司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飞跃成长。但顾问业的过度膨胀,已使一些欧美企业开始对顾问业产生警戒心,国际媒体和出版界也对顾问业展开挞伐。
美国《财星杂志》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顾问界提出的建议,就愈来愈不高明。到了20世纪90年代,顾问业更像一个学坏的吉卜赛女郎,挣脱了老爹彼得·杜克拉的约束,跟着一个甜言蜜语、华而不实的年轻人跑了。企管顾问真的对企业有贡献吗?如何衡量?是目前企业界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企业界开始对顾问业失望?《经济学人》分析,主要原因是许多被顾问大力推荐的管理热潮,最后都徒劳无功。例如前几年蔚为风潮的企业改造(reengineering),被顾问界吹捧为解决所有管理问题的万灵丹,结果因为它过度追求短期效率,忽略了管理中人性的一面,导致企业丧失了宝贵的员工向心力和创意。企业再造理论的始祖汉默(Michael Hammer)承认,大多数企业推行企业再造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另一个问题是许多顾问公司同时引进太多管理理论,让企业没有机会切实实施,结果成效不彰。企业革新,不可能完全假手他人。许多公司犯下的错误,就是把企业革新的任务交给二线上的人员与企管顾问去执行,因为大部分中坚分子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但根据经验,这种作法通常很难成功。企业应该让最优秀的人员与顾问合作,一起带来真正的改变。
“洋顾问”水土不服
曾几何时,人们对“洋咨询”情有独钟,对本土的管理咨询师不屑一顾。这是有失偏颇的。“洋咨询”在我国起步早,时间长,实力雄厚,是一个强劲的老牌形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是高收费。几页纸的咨询报告动辄几百万元,高则上千万乃至逾亿元人民币。同中国的企业规模相比,所获得的收益已不是超额利润而是暴利。二是超现实 。所出据的报告更多是中看不中用。“洋咨询”的通病是用外国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套中国企业,而忽略管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成功的管理是不能成功移植的。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它自己的文化和实际情况。三是概念游戏 。“洋咨询”通常以新的概念组合来提高其身价,使得本来整体水平不高的中国企业管理变成了“丈二和尚”。四是改头换面。“洋咨询”的另一个招法是,本来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都已知道的措施,他来个“改头换面”给我们咨询。五是不管实施,不考虑后果 。“洋咨询”多数是很“绅士”的,为企业咨询时,先大讲一顿调查表格,拿出一份报告,收了企业的钱便一走了之,后事如何不管不问,而咨询报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践的。入世后,中国咨询业必将迎来繁荣局面。如何面对洋咨询的冲击,在未来的咨询业务市场上取得应有的地位,是我国管理咨询界人士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咨询业正在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致力于培养出高水准、专业化的企业管理顾问从业人士,从而改变目前在咨询行业出现的良莠不齐,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
找准顾问专业水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合点
在企业界的觉醒之下,过去飞跃成长的顾问业,未来还能维持繁荣的盛况吗?《经济学人》指出,现代复杂而充满不确定的竞争环境,让企业决策者觉得困惑与恐惧,因而永远需要从外界寻求客观的建议。问题是什么样的顾问公司会受欢迎?企业在选择顾问时,应考虑什么?
美国的顾问业,最早建立起权威的顾问形象的,首推麦肯锡公司(McKinsey),同样素负盛名的包括波士顿顾问(BCG)、贝恩(Bain)和布兹艾伦(Booz-Allen)等,这几家公司都是以策略规划见长。但近年来,随着资讯科技的进步,以协助企业建立资讯系统为主的顾问公司应运而生,成长迅速。例如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CSC(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和IBM都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公司认为他们比传统的顾问公司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不但能提供策略上的建议,还可以替客户安装、维修最新的资讯设备,可以提供整套的服务。根据《经济学人》分析,不论是以策略为主的传统顾问公司,或是以资讯科技为主的新兴顾问公司,未来前景都看好。重要的是,顾问界应如何提高专业水准,并揭开神秘的面纱,以化解企业界的反顾问情结。
现在企业界已经愈来愈会精打细算,开始要求“按成果”付费给顾问。哪一种成果真正是企业需要的?企业应该仔细考虑。《财星杂志》指出,企业在聘请顾问时,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需求。专家建议,在聘请企业顾问前,应该与公司内部相关人员,清楚地交换资讯、厘清现状与需求。如果你们已经清楚公司应有的方向,知道该干什么,那就卷起袖子动手做,不需要求助企管顾问了。在与顾问公司订定费用时,要谈清楚他们应提供的服务内容、时数与顾问群的经验。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