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烈变化、持续变革以及动荡难以预测的环境中,管理者如何生存?
过去几年中,IT企业的管理者们每天都要面对以下三方面的严峻挑战:
他们必须接受日益复杂、动荡、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并且迅速适应,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他们必须面对潮水般涌来,但同时可靠度与可信度很低的信息,并且在信息围攻中,占据观察问题的制高点,制定出富有远见的决策;他们还要面对持续不断,同时周期越来越短的变革挑战,并且具备快速适应变革,以及快速执行变革的能力。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风云一时的管理者被淘汰出局。分析他们失利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出现最多是以下三种情况。
1、不能适应环境。
2、战略存在失误。
3、缺乏变革能力。
在管理者面对的环境陷阱中,最常见到的现象是,在A企业非常成功的管理者,到了B 企业却一事无成。典型的例子便是外企的高层职业管理者,“空降”到国内企业后大多以失败的结局收场。
究其原因,外企的管理理念、管理文化与国内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使得外企高管们在实施其变革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复杂的利害冲突,以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夹攻。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变化,是这些空降兵们在“空降之前”始料不及的。
战略的失误从来都是致命的。在过去数年中,关于决策失误的争论集中体现在多元化方面。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成败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是否建立起别人难以撼动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很多企业在自己的核心业务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时,便急于开展多元化业务,在人员、市场、渠道情况均不成熟的情况下,便到处出手,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
多元化的推出者们经常会引用通用电气的例子为自己的决策辩护,但是他们可能没有认真考虑过,“你准备多元出击的领域,是否有把握做到业界前三位?”战略失误的另一个误区,经常出现在企业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如何平衡方面。长期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这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变革的过程。众所周知,短期的变革相对长期来说更加容易实现。但是长期变革由于需要企业不断打破既已形成的利益平衡,因此势必导致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对变革的持续对抗。
这里实际涉及的是,变革的领导者如何适应企业生态系统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职业管理者来说,现实环境中的企业生态系统是无法回避的。
管理者只有适应这种生态环境才可能有效生存,环境对人的判断,往往比人对自己的判断要准确的多。因此,不要急于改变环境,认真思考如何适应环境,帮助企业中的各个利益团体寻找共同成功的模式,同时细致地规划各个团体在变革中的利益平衡点。做到了这些,管理者才可以说具备了改变环境的起码条件。
风云一时的管理者失利最常见的三大原因
1、不能适应环境。
2、战略存在失误。
3、缺乏变革能力。
背景:
“空降兵”们始料不及的问题首先,上级对自己的支持力度究竟有多大?
在吸引外脑加盟之时,几乎所有企业的老大都会信誓旦旦地向你保证:“一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所需的各项权利坚决下放到位,支持政策一万年不变”云云。但是,千万不要相信这些许诺。
其次,既不要相信公司的元老们会全力支持你,也不要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自己带去的嫡系部队身上。
企业的老大,只会在你取得了突出业绩之后,才会支持你。而且他等待你“出活儿”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公司的元老们只会唯老大的马首是瞻。除非你能够给他们带来比过去更大的利益,否则很难奢望他会支持你(这些人往往对你的上台忿忿不平,暗中计算你在位置上可能停留的时间)。
你带来的嫡系部队,适应公司的环境,做出业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况且你的上级还未必允许你大幅更换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