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改革的进程在逐步加快,资本和经营分离的时代正在来临。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职业管理者成为一种市场化了的资源,是一种有价并可交换和流通的商品。因此,更换工作也就成为了正常的市场活动。但武汉职场上近期频繁出现职业管理者重回原工作单位的事件(即马吃回头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笔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请他们谈了各自的观点。
观点一:让“好马吃回头草”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于永刚(武汉威乐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公司就出现过原来的员工离职后要求重新回公司的现象。对此,我持积极的态度。职场上有句话:“有多大心胸做多大事业。”世界长青企业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让好马吃回头草”。 IBM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始终保留一份离职员工的名单,并经常保持与他们的联络与沟通,关心他们在新的职位上干得如何,想不想回来。摩托罗拉公司的制度规定,如果员工离开公司后90天内归来,以前在公司的工龄还会延续。让好马吃回头草,这是这些企业人才经营战略棋高一着之处。首先,节省了人力成本。请回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特别是有能力有水平的管理者,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其二是他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岗位,会很快进入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状态,避免了新人进入后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磨合期,而省略的这个磨合期,就直接提高了管理效益;其三是由于回归的员工在其他企业学到了原企业没有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技能,回到企业后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公司销售部经理张经理在公司工作了六年,却是一个三进三出的〝好马〞。他的每次进出都给公司的市场销售带来了活力。所以他每次离开企业我们都当他外出进修。当然,我们也在检讨我们的一些制度,并不断完善。
观点二:让好马回来,劣马离去
唐纬(武汉智通职业学校高级人力资源顾问、某服装企业人力资源顾问):人才的正向流动是企业人力资源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我所指导的企业近年来发生多起人才回流的现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处理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 比如,缝纫线王主管在今年初由于人事关系的原因提出辞职,在其离职时我们采取各种办法挽留,对其晓知以理动之以情仍无法留住。我们只好与其保持联系争取让其早日回来。后来他在其他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表露出了想回来的想法,我们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应按正常的招聘程序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2. 让好马回来,劣马离开。在人才回流时一定要从企业的现实需求出发,把真正有用的人才引回,而将那些与企业文化不容的职业管理者拒绝在门外。与王主管一起离职时还有一位主任,我们了解到他的品质有些问题,在他后来也提出回来时我们婉言拒绝了他。
3. 人力资源部应该积极帮助回流员工再一次融入周围的环境,并对其重视和培养。公司给予更多机会和重视,吃回头草的员工反而会表现出对公司更大的忠实,磨合的时间也越少,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观点三:招人、用人、留人是企业永恒的话题
杨波(武汉威乐咨询顾问管理机构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我最近与到访的德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谈起了这个话题,他对我们关注这个话题十分不解,他说:职业管理者市场化后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商品就存在价值与交换(即流动)。这个过程是人才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企业招人本身就是购买商品的市场活动,这里只有最合适,而没有其他要求。他在德国就多次在咨询业内跳槽,甚至吃回头草。这一切在发达国家都是很正常的。我在工作中经常能接触到这种案例,对此我想根据我的经验对企业和职业管理者提出几点建议:
1. 从企业角度来看,人才的流失(尤其是核心人才)应该反思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弥补过去的不足以防止更多好马的离开,目前,就有很多企业针对主动辞职的员工设立了“谈话制度”,尽可能留住有价值的人才。
2. 回流人才比新人更为熟悉企业文化、公司业务,较之新进员工降低了不少招聘和培养成本,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新经验,这为企业的多元文化带来了积极的因素。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回和使用回流人才对企业更加有利。
3. 从个人这方面来看,在职业道路上做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应该对职业生涯有系统的规划并及时修正。 跳槽时,工资待遇不应是考虑的唯一因素。应仔细衡量是否有利长远发展。
4. “回头草”让跳槽观念也日趋理性。考虑回头是因为原企业有回聘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并可以发挥特长和新的经验。所以,〝回头草〞也不失为职业管理者的一种好选择。(笔者: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