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治理环境污染还需群监群治

  “张菜工业小区一化工企业直接将废水排到干沟,毒气刺鼻……”8月29日,星期一,山东省宁津县纪委“短信评议”监控平台上,实时刷新着群众评议、举报信息。“上午发的短信,县环保局当即就派人到工业小区调查,发现这家企业正在生产防冻液,工业废水排入下水管道,流进了张菜干沟。环保局见企业没有环保手续,便令其立即停产,拆除了生产设备。”接到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满意地说。

  环境保护既然是国策,那就不是一家之事,一人之私,宁津县纪委将群众评议、举报信息列入“短信评议”监控平台上,就无异将环境保护安上了顺风耳、千里眼。环保部门接警速,处理快,就能将污染事件消灭于萌芽之中。这项举措变环保部门管环保为全民管环保,环境污染事件由此有望得以禁绝。

  宁津县的环保举措能见到实效,关键还在于“重民言、取民信”,如果缺失这两点,要想取得效果其实也难。

  发动群众监测环保,就要重视群众的举报和意见。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河北省宁晋县宁纺集团向厂后的明沟排放大量污水,经孟村穿越省道393、国道308最后污水流入汪洋沟,连绵流淌近二十公里。二十公里的污染源,人皆见之,唯独环保部门说是“从未看到过此现象”。如今群众参与环保,义务对污染情况进行投诉,有关部门理应欢迎才是,但可惜的是宁晋县的环保部门置群众投诉于不顾,这就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而宁津县则不同,接到群众举报行动雷厉风行,处理问题唯恐不及,这种重视民言的态度则是取得治理污染效果的原因之一。

  发动群众监测环保,就要取信于民。一些地方也广开言路,但可惜的是搞形象,摆花架,久而久之,民不信,这言路自然断绝。即如前面所提的宁晋县的环保部门群众多次投诉,仍然以“从未接到任何举报”作为推托,这种置民意于千里之外的行为,哪能取信于民?民不信则环保部门成了孤家寡人,要想治理好一地的环保只能说是“水中捞月”的事。而宁津县则不同,接到群众举报,立即调查,见生产企业没有环保手续,立即责令其停止生产并拆除违章设备。于是民心大快,从而在防治污染上布下了群众监测的天罗地网。这种取信于民的态度则是宁津县取得治理污染效果的原因之二。

  我们的一些地方视环保为难事,以为人力有限,地域宽广,力有所不能。但看宁津县的环保工作,注重发动群众,做到取信于民,群监群防之下,治理污染又何难之有?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宁津县的这一办法不失有借鉴作用。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