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围绕地产的各种争论总让我想起句话:江山不幸诗家幸。看地产大腕、经济学者在论坛上争的热闹无比,真正被房价困扰的百姓们已经变得麻木,这一幕幕肥皂大剧估计早看到瞌睡。
一直以来,围绕地产的各种争论总让我想起句话:江山不幸诗家幸。看地产大腕、经济学者在论坛上争的热闹无比,真正被房价困扰的百姓们已经变得麻木,这一幕幕肥皂大剧估计早看到瞌睡。
台湾娱乐化的是政治,我们的严肃格调肯定不允许,于是地产界替代出位成功。君不见各种争论中越发时髦的角色反串现象:地产商越来越像学者;而学者越来越像商人。主流人物带着各种类似江湖名号的款粉墨登台,更是把剩余不多的严肃味道冲淡:任“大炮”说穷人不应该买房,潘总被创造新的计量单位一“潘”,地产三剑客剑指高房价,章回体的武侠小说内容也不过如此。
我们是惯于拿各种严肃事情来调侃的国家,因此地产的争论也得辅以火爆主题的包装,各争论方才能够持续曝光,吸引眼球。房价这个人尽可夫的“小三”,也的确是太水性杨花,一会傍上丈母娘,一会因为老百姓太有钱,最近的论战开始集中在IT行业上,在任志强和IT精英的争论中,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IT行业太能赚钱,导致了房价高涨。
房价到底攀了谁的高枝?我相信这将是个跟随经济发展而永远更新的话题,至于罪魁祸首,如果按照地产大腕们现在的讨论模式,总有一天将无人幸免。可是,问题解决了吗?一场场的论坛、峰会、研讨只是让我们更加确定,专家们似乎来自另一个星球,我们收看的不是经济节目而是相声节目。掌握话语权的专业人士似乎太感性,太动情,酒足饭饱之后,就要把房地产进行艺术加工,买房子跟爱国联系在一起,或者抛出一个魔幻的观点让大家收不住下巴。
我看过不少民间草根关于房价的研究文章,在主流的喧嚣肥皂剧之外开辟了一片清新的学术天地。虽然不是所有的观点结论都认同,但严肃的论证,详细的数据分析、切实的理论说明,都让人觉得他们是真正愿意讨论问题,用心去研究解决问题方法的。
房价到底攀了谁的高枝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研讨中,掌握较多信息的大腕和专业学者需要务实的态度,如果只是用打饱嗝的时间想出一个结论发布,大众被娱乐久了也会慢慢失去兴趣。或者更加厚黑的,因为利益背景而出售观点的,就完全丧失了学术的独立,透支自己的信誉尊严。世上没有一边耍别人还让叫好的便宜事,那是早就过去的封建社会,当学者大腕们演着越来越不着边际的肥皂剧时,看厌了的读者们,真的可能要考虑集体换频道了。(作者系平安集团企业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