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此文颇有些百感交集,盖因几则新闻综合催化所致,容我向各位读者慢慢道来。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我们都知道,中华词汇博大精深,甭管前面说了多少,“但是“”同时“之类的字眼一出来,基本宣告废话。该句中的文眼“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是时隔1年后首度出现,因此我们预估,货币政策又可能得宽松了。这正如肥胖的人强行收紧腰带,做出纤细苗条的步态,毕竟还是活动吃力甚至呼吸不畅,于是几经纠结之后便要放松,当然事前要有些舆论造势。
另一则新闻与清明节有关系,据报道称:北京陵园10年涨了15倍,目前已经没有低于2万元的墓地。北京市民纷纷前往河北、天津等地买墓,北京与河北的界河潮白河两岸,相同的墓地价格相差3倍。网友感叹北京“居不易,死也难;活在北京,葬在河北”。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话题,其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稍微了解货币银行学的人士就知道:商品的价格就是货币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品涨价并不代表该商品真的价值提升了,而极有可能是标价的货币贬值。因此人常说“钱毛了“就是对于货币币值下降的直观描述,票子买不到原来同样的东西。还有我们说房子黄金更“值钱“,就是房子能够换到更多的贬值的钞票。真正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还得看拿到手里的钞票币值是否稳定。
近10年来,货币发行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比喻,货币增发速度是一辆火车头,凡是赶不上货币增发速度的投资都是亏损失败的。而这个火车头只加挂了少数几节车厢,房地产必定位其中。因此在货币的观点来看,大家都是被通胀洗礼了,只不过,持有房子的人亏得较少而已。令人感慨的是,很多百姓沉浸在数字升降的游戏中,面对房价升降,有房派和无房派有着重大分歧,却不知道都吃了货币贬值的大亏。
当然,房价也会产生延伸,占用土地的全都跟随涨价,商户租金、厂房用地、市集摊位费,连阴宅的价格也都同步接轨了,这一点好理解,无论站着躺着,都要占用着三万一平米的江山呀。货币币值稳定,从深层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从小孩到老人,丛生到死。
我坚决捍卫《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在法律里两者的任务优先级并不一样。可是,历经了2008-2012的货币政策变化,我们很困惑的发现,币值稳定这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照顾太少。不从数据谈,因为水分太多,仅仅从百姓的生活中N多个不起,我们能够感受到,经济发展和币值稳定产生的较大偏差。到底是需要虚胖的经济发展,还是真正的幸福感提升?”葬不起“之类的事例提醒我们,应该考虑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的功能了。(作者系平安集团企业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