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处理问题切忌“外科医生”做派

  明代文学家江盈科在他的名著《雪涛小说》里,讲了一个外科医生的故事: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作为外科医生只管露在外面的箭杆,至于箭头深入肉内,那是内科医生的事情,与我何干?寥寥几笔的小故事,讽刺了只看表面现象解决问题的做派,那种敷衍、懒惰、冷漠的神态可谓描述的活灵活现。

  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为之,我们在处理不少社会问题中总是有点“外科医生”:不善于整体考虑,只是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违规事故只会批评罚款、做做道德宣传,至于深层的原因和后续追踪基本不考虑。比如说前段时间的医患纠纷问题,通过在医院增加安保人员、教会医生防身术,然后再联合发文禁止医闹,这样的表面举措是没法根本解决问题的。还有历史悠久的城管技术,只是单纯的驱赶小贩维护市容整洁,而到底怎样才叫市容整洁,市民们有没有认可,小贩们的生计如何安置,大多数城市没有费心去思量,我们最后只收获了领导心中满意的市容,还有每天上演的城管小贩拉锯战。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个路口来往车流量差距比较大,原本是四车道,2-2平分,最后很多人占道超车,变成了3-1型的,这样自然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怎么解决呢?我们的妙招就是加护栏,在中间竖起一道护栏,将整条街道强行2-2分开,这下想占道超车的也没法凭空飞过去了。效果如何呢?虽然表面上大家规规矩矩的有秩序了,可是车流量大的一边拥堵现象更加严重了,司机们按喇叭抢道怨气冲天,和另一边稀稀拉拉的车流量形成鲜明对比。问题其实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拥堵,如何疏导都没有研究出对策,我们只是让表面看起来好而已。如同外科医生剪掉箭杆,大家都看不到了,病也似乎就治好了。

  还有在经济调控中,尤其是股市,管理部门的呵护可谓无微不至,过热了担心通货膨胀、经济泡沫、过冷了又玩命刺激,总是找不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中医告诉我们,同样的发热,有可能是着凉、也有可能是受热、病症一样却又病因不同,只有认真仔细研究,方能对症下药。如果如同“外科医生”做派,表面什么情况就治什么,往往产生和预期相反的效果。

  一个现象或问题产生了,比如食品安全、药品质量、经济过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问题的成因,协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且一段时期进行后续追踪调查,保证问题不再发生,这才是治病救人的好医师,如果像开篇提到的外科医生,只是让大家表面上看着没问题,本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