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化又快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莫非我们笃信货币政策也像武功一样,崇尚唯快不破?6月7日降息之后,中国央行7月5日再次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之内第二度降息,更是30天时间内第二次降息。
最近,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化又快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莫非我们笃信货币政策也像武功一样,崇尚唯快不破?6月7日降息之后,中国央行7月5日再次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之内第二度降息,更是30天时间内第二次降息。
一个月的时间内产生两次利息变动,这样的情形似乎只发生在2008年,当时是面临次贷危机波及国内引起的经济萧条,为了刺激经济所进行的迅速降息。而在2007年的时候,同样为了遏制房价、股市泡沫,央行进行了类似镜像一般的加息,如果读者有兴趣画出图线,会看到一个倒“V”字型,两年内有近10次的变动操作,足够反映了当时的手忙脚乱、左右为难。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粗略的认识:当利率下调流动性增加,人们就会倾向于扩大消费,进而市场复苏帮助企业发展和经济恢复。所以今年初的几次降息,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底部已到选择入场,却发现自己还站在半山腰上。我曾经在一篇《存准降低,冲锋号还是定影锤》里,提示过风险,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降息对于经济的诱惑已经不大了,可以说,大家是有点“审美疲劳”了。
当前国内市场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不足。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较高利率的环境下带来资金成本的提升,造成企业利润减少。第二是整体消费不足,让企业很难通过扩大化生产,获得数量上的提升。最后,长期的高赋税,遏制了企业发展的持续资金投入。这样来看,指望通过降息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并不现实。此外,降息也无助于解决目前资金流出银行体系的问题,而且随着利率降低,资金流出银行的情况反而有可能加重。不过,由于本次是不对称加息,能够拿到大量贷款的国有企业,将会降息政策中受益,这跟经济界的倡议又走了反面,真正解决80%人口收入提升内需,还是得依赖民营企业为主力,如果还是把国企作为投资发展主力,带来的问题将始终困扰中国。
从政策操作来看,现在刚进入下半年,央行想立刻以降息奠定稳步放松的政策基调,以刺激市场信心。 不过,在看空心态的情况下,大家反而会参考2008年的历史,认为经济到了更加疲软的局面。而且,央行如此急切的一月连续操作,让人不得不开始担忧6月经济数据。所以,整体而言,降息已经失去了诱惑,还是需要辅助减税、紧缩开支之类的综合策略,方能解决经济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