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王志乐:全球化和市场化是未来十年国企改革的方向

我个人认为,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变,中国大的改革开放主基调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国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能不能在国内竞争中实现其市场化的改革;二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或者全球化。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未来10年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志乐:我个人认为,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变,中国大的改革开放主基调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国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能不能在国内竞争中实现其市场化的改革;二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或者全球化。

  国内改革涉及到它的机制,如果其运行机制不能市场化,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现在国内很多人对国企有批评,我个人总结是批评它不是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现在有人主张私有化,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个人主张,还是应该把国企改革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

  实现市场化又涉及到几个问题:一是公司治理应该更多的按照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求来做,比如说其董事会、股东大会等都应该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运作,而现在我们的不少国企领导人还是行政任命式的,而行政官员和企业家的运行规律是不同的,企业投入是讲究产出的,跟行政有着本质的不同,把会搞企业的弄的当官去了,或者颠倒,这个过程中,会导致企业规律和行政规律的混淆。如果一味地政企不分,这于国企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二是市场准入方面。现在有很多资源垄断的状况存在,国企可以做,民企和外企不能做,我个人认为,除了个别领域以外,其它都应该放开,使国企、民企和外企在平等中竞争,而在市场中平等独立地去竞争是国企实现长远发展的条件。然后,市场支持方面,也应该平等,比如说贷款、政策扶持等一视同仁。

  美国曾提出“竞争中立”,认为中国的国企在竞争中不是中立的,没有或者较少上缴红利和各种费用,这种提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国企改革的思路,就是得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让国企作为一个平等独立的主体到市场中去竞争,这样才能激励国企按照市场规律去竞争去拼搏,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依赖政策的保护。

  再说全球化。我个人认为,现在中国国企的全球化程度还比较低。而国际上真正的跨国公司这些年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全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其海外部分已经达到2/3,我们把它叫做跨国指数,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利用全球的资源,挣全球的钱。所以应该鼓励中国的国企走向世界,在全球市场上博弈。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占大头的也就3家,进入世界500大的华为、联想和吉利,他们通过海外收购、海外经营,其海外部分超过国内,这种公司利用全球资源,是真正厉害的企业。

  如果未来10年中国有一批国企或者央企其海外部分达到1/3,或者一半,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国企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国企未来10年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方向是应该重点坚持的。

  (王志乐系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