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违法虚假医药广告屡禁不止,误导公众,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日前13个部门下发的一纸通知,但这能否遏制住虚假药品广告的的泛滥呢?
新华报业网的报道,虚假医疗广告屡禁不止,除了厂家、医院和一些媒体、“代言人”见利忘义胆大妄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击不力,违法行为的风险成本过低。
在中国,对虚假医疗广告大都是通过罚款进行查处,但由于罚款金额有限,致使违法者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继续发布虚假广告中捞回来,结果是禁而不止,虚假医疗广告愈演愈烈。
来看看美国如何处理医疗广告,美国的医疗广告也是比比皆是,但是按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出台的“面向消费者的广告行业指导”规定,药品广告信息必须“真实、均衡和传播准确”、“不骗人”,强调要全面说明药物的疗效和风险。
而且,广告中还应该包括四个要素:显示一个免费的咨询电话;显示一个网址;提及一个印刷品或者资料册;提及向医生咨询。所有这四个要素,都是为了保证消费者有机会获得该药的详情。
举个例子:世界知名的默克医药公司99年研制出一种止痛药Vioxx并且猛做广告,大赚了一笔。但人们发现此药使心脏病的发率率提高两倍,而公司在初期广告中却未对此作出声明,结果被众多消费者起诉,其中默克公司仅赔偿一个消费者就达2000万美元,同时还要为此接受2700万美元的罚款。
要想杜绝虚假医疗广告,就必须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让胆敢以身试法说大话、说假话的厂家、医院倾家荡产,承受不起违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