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的事儿,大多数的业界人士持积极态度,一般的说法认为,两者合作能实现双赢,至少新浪微博对阿里巴巴是有用的,激进者甚至认为,阿里巴巴将通过此次入股能将新浪变成旗下的一颗棋子,事实果真如此吗?
来自品科技的一篇文章称,我们也听到另一种质疑的声音:新浪微博会否因此丧失媒体的中立性。新浪为阿里带来更多流量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转化率的下降——媒体独立性的丧失很可能伴随信用的降低。
从财务上看,新浪微博去年,净亏9300万美元。这一差额使得新浪从前年的总盈利落入亏损的状态,一方面微博的投入消耗巨大,无法变现的同时,传统的门户的业务却在不断萎缩,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新浪微博推出了一个个让用户唾弃的广告,这是饥不择食的一种表现。
新浪微博的几次掉价
曹书记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双方会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当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最大的电商平台相遇时,想象空间巨大。微博平台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微博目前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这段话透露出两个无奈的信息:新浪微博太需要变现了,而依靠广告收入的模式俨然走到了瓶颈,电商平台的想象空间将大得多。只是,新浪微博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在过往的几着臭棋看来,还是令人充满担忧。
2011年新浪微博正式商业化,但市场检验表明,其平台上展示的广告商业价值很低。用户对新浪微博Timeline中“无逻辑”出现的广告十分反感,各个位置的广告Banner效果都不理想。
而精准营销依赖真实的账户信息,中国政府对媒体特殊的监管政策有目共睹。新浪微博已建立最高级别的网络监管系统来监督和记录用户的行为,在此背景下,必然产生大量活跃“小号”,无法保证账户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据都失去了意义,更别提通过这些账户完成支付等行为。
我们看到微博营销“教父”杜元芳这类大师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似乎还在原地踏步,难不成卖矿泉水比挖金矿更赚钱的故事还得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