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调研公司Flurry于今年六月发布的报告称,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全球活跃联网设备数量已超过10亿部,预计2014年可达20亿部。
而尼尔森在年初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约有500万美国人不再通过传统渠道观看电视节目,其中37%的人使用计算机,16%使用互联网,8%使用智能手机,6%使用平板电脑。
尽管这两组数据都来自美国的调研机构,但依然能证明"多屏合一"时代已经到来。
认真数数你手边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pad、笔电,再加上两块不方便搬动的屏—-PC和TV—–你不再怀疑这个时代太过遥远。对视频业者、广告主和营销服务商而言,更需要思考,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又有哪些?
视频平台发布多屏战略
优酷土豆集团的董事长兼CEO古永锵承认,"视频行业也已进入多屏时代"。他指出:"用户对视频的多屏观看需求和使用习惯决定了视频的营销模式和产品形态必须以多屏为导向,而非侧重在任何一个单一屏幕。"
古永锵所拥有的优酷土豆集团稳居国内网络视频第一阵营,6月底,他们在业内抢先发布了"多屏战略"。
随后,爱奇艺、网易视频、凤凰视频等纷纷跟进,发布各家的多屏战略。毕竟,这是一个整体规模即将超过百亿的市场。
多屏化促进视频业转型,也将主导营销模式的变革,而广告主们则需要及时调整思路。
多屏化主导营销模式变革
优酷土豆集团首席营销官董亚卫对此建议:"广告主需运用多屏进行投放,不把移动端和PC端割裂看待。"
若能做到这样,当然更容易将产品信息与消费者行为结合起来。因为"移动终端由于其便携性和交互性,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间、地点、情境更接近其消费行为。"董亚卫指出。
当然,这意味着广告预算需再次分割、细化,甚至被动增加。
威动营销执行合伙人陈亮途向梅花网表示,"在多屏化时代,广告主的预算将重新分配,会更关注精准营销以及社会化营销的预算安排"。
对国内视频平台在社会化营销方面的表现,他认为乏善可陈。
陈亮途[名人堂专家作者]指出,"在国内,视频平台一般其实是媒体,用户在上面看剧,很少评论也很少分享到其他平台,产生的口碑很少。品牌只把视频平台视为伺服器,直接通过微博播放,没有把视频平台视作有效的社会化营销的战场。"
陈亮途也是畅销书《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的作者。
多屏化时代,内容依然是王道
看起来,"让内容适合不同屏幕"更接近于当下各视频平台对多屏化的理解。但即便能做好这一点,也需要在内容方面有番作为。
爱奇艺首席营销官王湘君相信"多屏时代的王道依然是有品质的内容"。她说,"只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制作他们喜欢的、关注的、想看到的内容,才能实现空间和时间的双向占领。"
刚刚以重金收购PPS的百度爱奇艺,目前风头正劲。
在对用户需求的了解上,百度或有其优势。但是,"具备大数据背景的平台去做内容,容易产生一个幻觉,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掌握读者对内容的潜在需求"。一位资深媒体人不太认可大数据对内容的指导意义。
他认为"人们对内容的需求,太过随机,一如他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一样。"
愈发细分的视频用户
对视频用户而言,多屏化或者只是一个空间的变化。从电视机到手机,无非是从客厅到了地铁车厢。从PC到pad,无非是从办公桌换到了餐桌。
安吉斯媒体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桂芬认可这种空间变化的说法。她强调:"多屏化时代,到达率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利用不同屏幕的特点,在适当的地点适时的整合不同的屏幕,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是另外一个重心,它所带来的商机它的影响力又是另外一种爆发性的机会。"
或可多一点乐观的解释,多屏也有好处。譬如,可以保证你随时在线,真正的享受互联生活。也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观看一部电影,无需间断。甚至,你可以在多块屏幕之间随意切换,仅仅是因为你喜欢。
资深广告人,上海剧星传播董事长査道存指出,"电视观众的老龄化促使多屏时代到来"。的确,个人喜好、年龄分层也是推动多屏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今天的多屏化,或者是未来的其他趋势,对广告主而言,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通路是基本工作。
正如谷歌首席商务馆阿罗拉所言:"我们的客户渴望在消费者所在的地方投放广告,我们95%的客户拥有覆盖数款设备的广告活动。我们需要在各类设备上,为用户带来同样简洁的广告。"
如果营销者能理解客户的期望,就能清楚多屏化的价值和意义,依然在于建立直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