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城市画报》的新媒体内部邮件

各位小伙伴:

马年我们开局不错,接下来更要快马加鞭!抓住这个势头往前冲!

先感谢大家前面所有的努力工作,下面来总结下我们去年都做了些什么: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对微信的运营似乎找到了感觉,从基础内容维护到商业合作流程已经相对成熟,同时也确确实实做出既让同行羡慕有能盈利的案例。事情总是这样,当你前面走的是对的方向,后面都自然顺畅了。

2013年6月份,我们开始启动微信拍卖项目“午休狂拍”,截止到12月31日已经进行了82期,(不算商户赞助单是用户的竞拍收入来看)平均每期成交额达到2487元。

生存在微信这个生态系统里,我们都看到自媒体产生优质内容的能力并不比我们低,而在用户量上依然没有优越感和安全感。我们也逐渐发现提高用户量和内容质量,都无法使城市画报在微信领域获得更高的媒体价值。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探索出“午休狂拍”这个一启动就有营收的项目。回顾这一年,有几件事,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做,我们这一年在微信上的积累和付出都无法兑现——

1. 用户积累

我们想尽办法,在杂志、线下活动的一切平面物料上出现二维码;后来开始注意与自媒体人合作,通过交换文章和互相推荐,来实现交换用户;为了扩大微信的用户群,我们也策划了很多话题吸引用户,有挖掘城市生活的,有思考职场生态的,也有探讨传统媒体对微信运营的;还有让我惊奇的是,1月4日那天我们订阅量一天暴增过万……以上种种都得益于先知先觉,才比别人早一点搭建出一个有很多人关注的微信号。

2. 今日主编

杂志上的文章篇幅和数量无法满足微信平台的高频次发布之后,我们做了一件动作——“今日主编”。我们把内容创作的责任开放出来,邀请自媒体人来投稿,例如主动联系发布中国三明治的稿件,发现在豆瓣里默默写《Forever 25系列》的《财经》杂志驻纽约记者王宇,跟硅发布网站做内容合作。于是,我们微信的文章变得更适合手机阅读,更有时效性,(我们从单一地内容输出成为内容聚合)编辑的功能从“码字”,升级为“编人”。

3. 午休狂拍

“午休狂拍”是我们在微信上最大胆的尝试。我们把“午休狂拍”定位为“拍卖一种生活方式”与《城市画报》的杂志内容相呼应,也有助于双方资源的流通。这个项目,让我们与读者在购买杂志之外,拥有了发生更多经济关系的可能,也让我们第一次看到我们读者强大的消费力。对于用户来说,除了通过杂志阅读城市生活方式的文章,他们也需要体验的机会,也愿意为一次尝试或者一次期待而付费;对于品牌来说,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告模式,通过“午休狂拍”的新形态帮助他们获得互联网世界的关注,他们不懂得在微信上投广告,我们告诉他们像“午休狂拍”这样做广告。如果没有“午休狂拍”,我们可能依然停留在内容维护和用户积累,无法产生更多的合作空间。

4. 微信广告

在2013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密集地接到微信广告合作单,直接跟我们微信合作。譬如“1月2日由宝马赞助的厦门马拉松活动”这样大型活动的宣传,合作方的要求是,需要在城画微信上有即时报道。如果不是前期的铺垫以及内容上对城市生活资讯的坚持,我想宝马在寻找微信号合作时,不会想起我们。

2014年,新媒体依然如狼似虎地发展,我们庆幸上一年没有停留,有做出骄傲的事情,也必须想想未来一年怎么保持和突破。当然,新媒体不是我们现在怎么计划,它就怎么发展,但当我们用上所有的想象力,还是能想到几个方面帮助我们自我完善的——

1. 完全开放,将“午休狂拍”转化成用户发布创意拍卖的平台

将“午休狂拍”的合作开放出来。2013年,我们单靠人力去洽谈拍卖合作,做到一周三期拍卖。2014年,我们要增加频次,就要将合作做得更开放。我们将在微信上启动“发起午拍”功能,并设置在菜单栏的首位,鼓励和帮助用户使用它,让品牌需要推广时想起它。增加拍卖频次,让更多的用户通过我们找到关于生活方式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品牌通过“午休狂拍”得到推广。希望新一年的“午休狂拍”将转变成用户自主发布创意拍卖的平台。

2. 依靠技术来做用户体验

过去一年,微信上的项目更多的依赖人工操作,无法即时给予反馈,用户体验和用户评价方面做得不够。我们要开始厘清流程和分工,通过技术的引入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将“发布拍卖-竞拍-结果查询-支付-售后体验-提交体验评价”,在微信上通过技术呈现出来

3. 将杂志订阅等同于用户注册,让买杂志的读者转化成用户

2013年12月31日,我们服务号(城市画报chengshihuabao)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将微信支付与杂志销售捆绑的媒体。我想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它让我们这家卖了14年杂志的传统媒体,突然有了另一种方式去和读者接触,在网络上进行杂志的发行,我们可以不只依赖传统的渠道。同时我们也开始在网络上拥有自己的用户数据,站在了与读者接触-发生互动-交易的最前线。

我希望支付订阅仅仅是开始,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依赖于服务号的“城市画报粉丝福利社”项目(Chance & Change Club)。我们也在整理自身的资源,为订阅者提供创意和精神服务,可能是参与杂志的专题制作;也可能是提供老杂志补齐曾经错过的期刊;甚至是加入到城画的相亲俱乐部里……用订阅这个动作,将读者转化为用户。这样,城市画报这个媒体就具有了互联网属性,也有机会创造关于粉丝的经济。技术平台已经搭建,2014年通过品牌合作和策划,将这件事做得更轻松有趣,并且加强个环节的协作流程,保证后续的服务质量。

此时此刻,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一年的媒体会发展成什么形态,能做的就是大胆假设谨慎求证。如果说“午休狂拍”是我们上一年的“大胆假设”,那么这一年,我们的假设是“城市画报粉丝福利社”,我们假设这个项目能将读者转化成用户,在移动场景里沉淀出属于城市画报的社区文化,我们假设订杂志的动作会成为会员注册的动作。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城市画报就不是“转型后的传统媒体”,也不是“新媒体”,是“未来的媒体”,一直存在到未来。

最后,感谢新媒体事业部团队所有成员:R、冰糖葫佬、艾彬、V仔、季翔、LULU、猪兜,以及实习生小妍、YPJ、凤怡。

熊,

2014年1月17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