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手机中App的使用率较高,尤其是一些工具类应用,那么可能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应用:具有众多的功能,提供了分享到无数的社交平台,可以备份到你能想象的所有云存储空间,使用这个App几乎就可以完整的管理你的人生让你从此摆脱恶习工作效率提高5倍等等,但是,你就是不想用,
可能因为举得它太过强大你配不上它,也可能因为它太过复杂让你望而却步,总之,你就是不会去用它。 在之前的文章“嘘!说悄悄话时“小声”点”中就提到了,当一个类型的应用已经发展到功能比较完善时,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是根据应用的定位做减法——突出功能和使用场景,用留下来的功能引导用户。 当然,并非所有应用都走这个路线,也会有一些应用希望将功能做到大而全。有一款应用名叫多C健康提醒,同时还有这个网页端多C网。两者在功能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用户可以发布一条“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是一个系列的动作,包括方式的名字,每天某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应用内被称为“习惯”),或者某个时段要发来的备注提醒(应用内被称为“小报”),可以在任意事件和提醒上配图和文字。 是的,App本身使用起来与听起来一样复杂,刚刚使用的时候我完全摸不清“习惯”与“小报”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应该怎么去处理。 不仅如此,比起网页版的服务来说App复杂的有些可怕:几乎每一个位置都可以点击,然后弹出让你无所适从的界面。App本身想给用户提供一个高大全的功能-可以定制自己的计划、可以跟随别人的计划、可以回顾这两者、可以分享到社交平台、可以邀请好友、可以查看报表积分……如果想要玩转这个应用可能花费的精力远远超过坚持30天跑步的精力了。我明白多C健康提醒想要提供给用户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加个性化的选择,但或许这是一个很多应用初创期存在的问题:将一些按钮或者名字起得过于个性化,希望用一些小聪明加深用户的印象,但是因为缺乏直观的字面理解有没有正确的引导解释,导致影响用户使用。 其实同样功能丰富的应用也有很多,比如Mac和iOS平台上著名的GTD(时间管理)软件OmniFocus就以功能强大和完善著称,但不同之处在于OmniFocus第一用价格限制了一部分用户,第二软件的使用场景针对性很强,只有对GTD有着极高需求并且熟练掌握每一个环节的用户才会需要,而对普通用户来说软件在界面上就告诉了你:“对不起,我们是给专业人士用的。” 被誉为iOS上最好的骑行辅助软件Road Bike乍看之下也有着相当完备的功能,从海拔到心跳一应俱全,还可以设计运动目标和运动计划,但这些复杂的功能全部都交由应用本身处理,用户只需要打开应用,骑上车就可以了。 另外一种设计方式同样有着不错的效果:由金蝶出品的理财应用随手记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选择,可以采用多个账本,同步信用卡和淘宝数据,完善的报表生成,多账户多科目的设计足以让用户通过应用管理全家甚至是小型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他的主界面很简单,用一个十分突出的按钮“记一笔”来告诉用户,你只需要点击它,就可以将自己的一笔财务情况记录下来。即使你完全没有搞懂后面的东西也不重要,最简单、最实用的功能 是最为突出的。 无论是采用哪种设计方式,并非说现有的App一定要做减肥,做扁平。一个应用中集成了众多的功能有的时候也是好事,就像一把瑞士军刀一样,可能的话还是功能越丰富越好,但要么就把每个工具的外形做的很明显,如果长得像勺子一样的螺丝刀是不会有人知道怎么用的;要么就明确的告诉用户,专业人士才会用这个,对你来说没用;再或者就给用户一个可随需求变形的刀,需要的时候用就可以,止于变成什么样子,由工具自己决定。 提供全面的功能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既能解决用户大大量需求又能留下更多的创造商业模式的机会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可是一旦让用户感觉使用App本身的精力超过了要用App解决的需求的时候,似乎抛弃它而转投别的App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