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黄太吉究竟有几把刷子?

最近看到网络上关于黄太吉的消息很多,本来不想参与讨论,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是谁非也说不清楚。何况互联网思维这一类的话题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渐渐发现个别自媒体文章慢慢失去了一些最起码的理性观察,很多分析论据论点异常偏颇,明显就是冲着“黑”而去,这样渐成网络暴力确实有些不好,作为一个一直对互联网创业有很多关注的人,也不得不说两句了。

前几天有篇流传甚广说黄太吉门可罗雀,不知道这个作者是不是专门挑了下午三点这个哪个餐厅都不会有人的时间去的。凡是在饭点去过黄太吉的人都知道,无论什么季节,基本天天人山人海,一座难求。

黄太吉开店建外Soho西区房租对比东区低70%,因为人流量极为稀少。这里开店的商户都是走马灯一样的更换,而黄太吉却是天天人气爆满,肯德基、星巴克都是开在东区,但是人流量都没有黄太吉大,文章中说的现代城店更是如此,去过的人都不问自明。

年底台湾朋友跟我分享了《台湾商业周刊》评选的“中国大陆年度最佳商业好点子”案例,其中包括了小米手机、平安银行、余额宝以及黄太吉。对于台湾这种实打实的商业评选,个人比较好奇,其他三家都是业内大鳄,被选中也情有可原,但是黄太吉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快餐品牌,竟然可以和大鳄们跻身一个级别,确实有些意思。

我其实去过黄太吉几次,从黄太吉在2012年底刚火起来,就经常关注黄太吉的微博,因为黄太吉总是很实时地分享他们的最新动态,算是对黄太吉的运营现状比较了解。

最近看到网上很多人拿“黄太吉”煎饼果子的味道与地摊煎饼的味道相比较,个人以为这个根本没有也不存在可比性。不知那些拿来去比较地摊味道的人,有没有想过地摊上用了多少增香剂、多少添加剂?有没有想过那些成箱的薄脆从哪儿批发而来、质地如何?刷的又是何等酱料?个人感觉在追求味道之前,安全和品质无疑更应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吃过黄太吉的人都是心中自有公道的。

再说味道是由食材原料决定的,一个煎饼果子一张面饼,一根油条,一把葱花,两个鸡蛋,三刷酱料,用什么级别的食材,自然出什么级别的味道,这应该才是基本的逻辑吧?鸡蛋、油、油条、葱花这几种基础食材味道是天然和不变的,还能有什么味道?唯一可以变化的就是酱料了,但是这个味道肯定是见仁见智,有人觉得不好吃,肯定也有人觉得好吃,这个确实是因人而异的。

黄太吉如果没有在品质和味道上取胜,从它开业到现在18个月了,今天还会有人不断提起它,还要去从各种角度分析它吗?如果食客的追求脱离基本的品质和安全,单纯评价个人口味,貌似有失公允吧。如果黄太吉自身经营有问题,如何在不到两个月内在一个方圆两公里的密集地带连开四家大型分店,且家家运转良好,这一系列背后的商业逻辑有人去仔细琢磨过吗,好像绝大部分网络上的文章分析的都是很表层的东西。

何况一个最基本的快餐,你10多块的消费难道是想吃出山珍海味吗?快餐是为了满足大众基础、快速、品质标准的基本诉求,我们讨论好吃不好吃就太个人化了,如果80%的人都喜欢来吃,对于快餐品牌来说,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了。

过去的煎饼果子都是地摊货,安全、品质连最基础的保证都没有,今天黄太吉终于让煎饼果子“进屋了”,而且在食材和工艺上保证了很好的品质,也同时做出了品味,做出了品牌,大家都开始拿刚刚一岁多的黄太吉和发展了几十年的全球快餐巨头肯德基相提并论了,这其实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我们对比从小吃大的洋快餐品牌-“肯德基”,半成品的原料加工和冷链保鲜、加上白羽肉鸡过度激素喂养的公关危机余热尚未褪去,家道中落的“外国大爷”铺天盖地的正在满世界做品牌安全的广告。洋快餐正在快速的在中国市场退潮,看过一个新闻,说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国际的2013年第三季度的中国区经营利润已经大幅下降了65%,这也许也是一个传统快餐即将兴起的信号。

相比起另外一家当下互联网思维热点——“雕爷牛腩”,我也有幸去品尝过两次。经常看到微博上有人拿近200块一碗的雕爷“高逼格”牛肉面去对比一个不能再接地气的12块钱的黄太吉煎饼果子,他们两个一个是极致的“轻奢餐”,一个是极致的“传统快餐”,根本就是两个极端,不知道经常看到网络上这种对比的两位品牌创始人作何感想。也许“黄太吉”会觉得你太抬举我了,不存在可比性,“雕爷”肯定恨得牙根儿痒痒,好不容易做出的“好逼格”被拿去和最大众化的煎饼果子对比,这不白干了。我只能说他们俩确实没有可比性,而且这么去比较的人真的太过于商业化了。

你要说他俩互联网思维,估计他俩也得急。雕爷本来就是电商高手,浓重的互联网人的标签贴在身上。黄太吉创始人赫畅以前在百度、去哪儿、谷歌沉浸多年,相信身上也不少互联网的烙印。他们俩做事肯定有一定按照互联网精神和逻辑去运营的因素,互联网人做传统餐饮嘛,但是你非得扯上互联网思维也是有些冤枉了这二位。太多媒体直接把各种帽子,各种标签直接给这二位带上了。

去过黄太吉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中式快餐,竟然配有免费湿巾,免费普洱茶,免费热毛巾,是可以看出他们的用心的。互联网传播真实有效的停车攻略,点餐攻略,夏天免费洗车……“粮草未动,服务先行”的营销理念,确实让黄太吉有别于传统的快餐企业,即使对比麦、肯,也绝不逊色。

基本上,黄太吉的选址都不会选择在高房租的黄金地段,这种非常规的打法也确实够独特,不仅跳出传统餐饮业的成本结构,不被高房租绑架,而且通过口口相传的口碑创造属于自己的客流和粉丝,让客户主动找来,黄太吉成为中国餐饮企业的一个奇葩,有一些争议应该也是情理之中。

时至今日,黄太吉不再单纯是一家售卖煎饼的店铺了,更成为了具备媒体传播能量的集散地。英皇今年的大片电影《救火英雄》宣传,选择了在黄太吉铺子里边,这还是让人有些意外的。再加上微博上晒出的“小米”手机在年会期间定下一单7万元的外卖,这些无疑是对外卖产能和效率的巨大挑战,但是通过微博直播看起来,他们还蛮轻松应对的。“小米”应该不仅仅是订餐的需求,应该还有通过黄太吉传播、释放品牌价值的考虑。从黄太吉的当家人搞一场与黄太吉全不沾边、以“外星人及史前文明”兴趣的6小时演讲中,除了有互联网巨头公司和多位大佬自发赞助,现场1200名买票来参加的粉丝更是座无虚席,也不难看出这个煎饼铺子所具备的影响力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黄太吉今天的全部营销,据说就是CEO一人在闲时维护一下自己的官微!也就是说黄太吉全部的营销团队就是CEO一个人,这种闲庭信步、润物细无声似的营销,听起来更像是在“玩”。正是因为这种颠覆传统的营销理念,黄太吉打了一个漂亮的“四两拨千斤”,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黄太吉的营销模式,到底会释放出多大的爆发力?

质疑的黄太吉的都是“科技媒体”或者“科技自媒体人”,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你本来研究的是科技领域,但是却骂着黄太吉的煎饼,那不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科技媒体这么关注黄太吉?这本身不就说明了问题吗?

最近看到新闻说阿里的“淘点点”,百度的“轻应用”,“客如云”,“易淘食”等都把与黄太吉的合作列为战略合作级别。据说黄太吉已经放出消息,要在今年召开“黄太吉开发者大会”,打破“传统行业被互联网当老师”的诡异现状,让互联网O2O服务更接地气,而且很多互联网巨头公司都跃跃欲试的要参与其中。一家传统餐饮企业对新技术如此敏感,这在中国的传统行业中实属难得,放眼世界,这方面最好的代表也就是星巴克了。

小米,用产品体验的极致追求,赢得了粉丝。

余额宝,挑战传统金融业的成本结构和服务模式。

平安银行,是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最积极代表。

那么今天,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黄太吉的价值。

凡客对比H&M,就是几年对比几十年;小米对比三星诺基亚,就是三年对比几十年,给黄太吉5年的时间去对比市值超过百度的星巴克,在中国精心耕耘18年的肯德基,在看到黄太吉可怕的同时,更是看到了中国传统企业的希望。黄太吉正是在这种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属于中国企业的传奇之路。

黄太吉有十几个天使投资人,著名创业工场的CEO麦刚、艾瑞咨询的CEO杨伟庆、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明远、刚刚完成8000万融资的蓝港CEO王峰、YY的创始人李学凌、华欧创投的张永汉,听说红杉也已经入股了黄太吉,不知道那些质疑黄太吉的自媒体是不是也在质疑这些互联网精英的判断力。

我相信这些互联网精英不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力应该起码不会比那些所谓的自媒体人差,他们对于一个年轻得只有18个月的黄太吉的高度认可,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去更多理性的思考吗?何苦让黄太吉去承受他本不应该承担的压力呢?

黄太吉最近出了一个记录创业500天历程的微博日记书《第一个500天》,这种将自己完全开放出来,让每一个顾客都去了解他们每一天的历程的事情,起码我今天是第一天看到,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敬的事情吗?

最近两天更好玩的是黄太吉创始人被中欧商学院创业营第三期录取,但是面对12万的学费,黄太吉又出奇招,向粉丝发起学费募捐,回到他们自己的微博书和线下聚会活动,听说短短不到3天,这学费筹措的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这个品牌真的没人爱,怎么会有那么多粉丝自愿加入这个活动,真金白金的表达对黄太吉的支持?把入学过程变成一次创业过程,真想黄太吉自己说的,就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大闹中欧,可能这也是他们另一种抗议的形式吧,让事实来说话。

餐饮本来就是个苦行当,未来挑战难以预见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不知道黄太吉能走多远,但我希望他可以坚持下去,起码我们需要身边有这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快餐品牌,我也相信在中国,行行出状元。

我和黄太吉没有什么交情,只是关注了他们有些日子了。今天,只是想在这里说几句公道话,大家见仁见智吧。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