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看重身份地位的社会,中国曾经被边缘化的“屌丝”具有强大的新身份。随着近年来“屌丝”一词的广泛传播,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屌丝”这个词。而鉴于“屌丝”群体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关注这个群体,也开始号称自己的用户群就是“屌丝”。
但是,怎样吸引“屌丝”的注意、怎样从“屌丝”的口袋里赚钱、什么样的人是“屌丝”、甚至“屌丝”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屌丝”就是那些生活社会底线的农民工,有着低收入低学历行为举止粗俗的一群人,似乎有些偏颇。这篇文章从数据上解析了“屌丝”从何而来,“屌丝”都是谁,以及“屌丝”都有哪些需求。 “屌丝”从何而来 “屌丝”一词起源于一种侮辱贫穷、 缺乏吸引力,整天呆在家里玩视频游戏,前景暗淡的年轻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失败者。然而随着该词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来自不同背景的中国青年开始接受它。它已成为一个自我贬低区别于“高富帅”,即那些有地位、 成功和光明前途的人的代名词。目前,称自己是屌丝的人数不断增长,它慢慢地转变成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面临的日常斗争和苦难的描述符。在中国,“屌丝”将成为主流消费者。这也预示着将来可能的转折点:中国的弱者可能成为该国的主流消费群体。 2012 年,中国的GDP 增长降至7.8%,经济并没有一如既往的强健下去如下图。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的高端奢侈品消费已经大幅度下降,2012至201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降低了53%,这让商务人士非常头痛。 同时,由于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和反腐败工作,时尚名牌腕表也造成了很多政府官员的垮台。调查显示,从2012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节度英国高端服装品牌Burberry在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的销售额从67%降至16%。瑞士手表的进口量的增长也降得匪夷所思(如下图)。 “屌丝”都是谁 在高端消费群体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屌丝”群体赫然挺立,成为了中国消费的主力军。我们听说“屌丝”的主要行头是“移动砖头”(用来玩视频游戏)包括电脑、移动设备等,但这似乎并不是真实。 据相关调查显示(如上图),程序员和媒体行业的人自称“屌丝”的百分比最高,学生也占据了较高的比例,食品、服务行业以及市场广告行业等多自称“屌丝”,而只有少于10%的公务员自称“屌丝”。 自称“屌丝”的人从60后到90后不等,其中标识性最强的是在80后的年轻人,占据到80%以上,其次是70后,再次是90后(如上图)。 在调查的样本中,有42.2%的“屌丝”拥有一套房,占据48.5%的大多数“屌丝”没有自己的家,只有极少数人拥有两套以上的房。而其中绝大多数(68.3%)的“屌丝”没有车(如上图)。 目前67.64%的未婚“屌丝”都是单身,还有一部分“屌丝”则注定要过孤独的生活(如上图)。所以,如果你遇到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女朋友,超过 20岁马上到30 岁的媒体工作者或程序员,没错,他就是所谓的“屌丝”。 “屌丝”有哪些需求 不同的收入水平影响“屌丝”自我认同的程度。事实上,调查显示,可支配收入在6001-8000元的男子和收入在3001 -6000元人民币的女子常将自己定位为“屌丝”。而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39元人民币,表明大部分自认为是“屌丝”的人实际上的收入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如上图)。此外,他们不需要兼顾车或房子。 从消费者的态度上看,“屌丝”重视有品质的商品以及时尚,一部分人注重休闲,而只有少于10%的人看重生活必需品(如上图)。这些数据表明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将自己定位为“屌丝”,他们仍然想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屌丝”的业余生活则显得非常单调,在空闲的时间里,他们很喜欢在家附近闲逛。晚上他们往往呆在家里上网,尤其喜欢玩游戏(如上图)。因此,社交活动是“屌丝”最大的短处,同时也是他们的最大需求。 调查表明同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屌丝”有一个重要他人,也就是说平均只有三个男性“屌丝”有一个女朋友(如上图)。此外,由于“屌丝”大多数是20-30 岁之间处于约会的黄金期,社交活动是他们真正最大的需求。 总结: 那些被认为是“屌丝”亚文化一部分的个体已逐渐成为了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有强大的购买力并且拥有理性消费的态度。追求高端、功能强大和“高档”的概念已经是过去时;现在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屌丝”观念的“质量、 体贴和创造力”上。“屌丝”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消费者,不可避免地引起新的商业机会。从该角度来看,游戏、视频、交友等APP的火热也就不难解释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应用都是怎样抓住“屌丝”的心。 微信 1、满足“屌丝”群体的基本需求——沟通 微信团队带领人张小龙认为沟通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在新环境下的消息系统本身就是个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根据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建立起来的消息系统,由强弱关系不同而产生的用户粘性也不相同。突破传统人与人之间靠电话、短信沟通的瓶颈局限,沟通方式由人与人发展到人与组织甚至人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微信将改变的是人的沟通方式,联系的是不同个体。满足“屌丝”群体对于沟通的强烈需求,这种面向大众而非小众高端人群的应用,从面世到发展至今赢得了好评。 2、建立同类型用户之间的联系——摇一摇 “如果我不再上网,就是在开电脑的过程中”,“屌丝”的生活到底有多无聊与寂寞,互联网同胞们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感受。用摇一摇这个非常简单的动作,来寻找身边同时在摇手机的人,建立相同无聊的两个用户之间的联系来达到满足用户对于社交、沟通的需求。当它发展到除了能摇到人,还能摇到网页、图、音乐之后。摇,变成了一种明确的信号,让手机帮忙找、帮忙听,成为了一些特定场景下的“人体增强动作”。也就是说“摇一摇”,不只是建立“屌丝”用户之间的联系,而是改变了“屌丝”沟通的方式。 陌陌 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友——POI(用户兴趣点) 同为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如果又身在同样的环境中,拥有同样的兴趣与爱好,那为何不交个朋友呢。陌陌提供的核心功能是解决陌生人之间认识的问题,在此阶段,陌陌承担了IM的功能,通过与附近的陌生人搭讪聊天来建立朋友关系,达到沟通交友的目的。随着陌陌的发展,基于地点来组织人的关系,让距离比较近,有相同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朋友群组从而完成“屌丝”群体的社交需求。 无论是微信、陌陌,还是其他应用如视频、小说、浏览器等,都是抓住“屌丝”们内心某个需求,并通过产品来满足这一需求,使产品获得成功。所以“屌丝”的碎片化时间——空虚的夜生活和周末该如何打发,又有什么产品能给“屌丝”们带来福利呢,这是隐藏的商机也是设计们需要思考的问题。(i黑马也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这意味着核心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也意味着庞大的市场空间无法被寡头轻易垄断。在碎片化时代的金矿里面,更多淘金的机会在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