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惰性的表现
管理惰性是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而有效地解决,甚至放任,导致管理忪懈、滞后、混乱。在公司的具体表现有七点:
1、对分管的部门工作无计划、无条理,组织目标不明确,组织活动带有任意性。
发展较快,模式新、跨度大,管理内容增多,管理对象增多,问题也较多。不少人不熟悉基本要求。因此,管理的惰性是相对公司从有到好、到精的高要求而言出现的新的管理问题。
二是来源于管理者的思维惰性。思维惰性是一切惰性的开始,不勤于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把握问题背后所代表的关系,疏于整理思想。面对公司新的变化,用过去的思维和经验去套、去规范,甘愿接受别人的经验,接受他人的领导。
三是公司在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运行还不十分有效,与目标模式还有距离。
四是管理惰性也有深厚的社会影响。如在处理问题时,怕得罪人,多栽花、少栽刺等,对管理产生了消极作用。
管理惰性所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当前的工作,而且也影响公司长远的发展。它主要反映在:
一是由于管理惰性的影响的是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环节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随之影响的就是整体效率降低,单体发挥作用同时也受到影响。一个人能干的事,两个人去干反而难办了。
二是积压问题使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因为条件发生变化,爆发时很激烈、很尖锐,由花较小代价变为消耗较大的成本去解决,发展到极端形式还会出现对抗,走向反面:拒绝解决问题。除有形的资产成本外,还付出了时间成本。因管理惰性丧失了生意机会,这是时间间接成本形式。对一个不能停止生产的企业,停工就意味着损失,时间还更直接体现为成本。
三是形成管理盲点,给外部以可乘之机。如在招标中不克服管理惰性,就可能走过场。
四是减弱公司的凝聚力。有的部门工作节奏紧凑,有的部门无所事事。长此以往,公司将难以进一步吸引人才。
五是威胁公司已建构的成果。管理是防御体系,创业难,守成更难。公司的建构总要在时间和空间展开,通过积累量来达到质的突破,管理惰性却有可能使公司在还没有建立体系前,就把公司成果损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