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逆袭,靠的是用人智慧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逆袭,靠的是用人智慧

自古帝王争天下,一个惹后世创业者仰慕的成功经验,就是用人。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一场草根逆袭开创大明朝的奇迹,几百年来一直惹仰慕。麾下的文武人才们,也是跟着红:能掐会算的刘伯温,能征善战的徐达,放在后人眼里,早就神一般强大。以至于好些朱元璋题材的畅销书上架,网上评论都常见神留言:朱元璋就是运气好,摊上徐达刘伯温这样的人才,阿猫阿狗都能成大业!

这类观点,当做网络调侃,倒是有趣。真用作创业座右铭,那就坑了。

所谓人才团队,并非有一个冒尖的人才,就立刻秒变无敌模式。无坚不摧的人才团队,其实更似钢铁战车,每个不起眼的零部件,都是万万缺不得。真正的会用人,发现哪位强人,还只是小意思。哪怕不起眼位置,正确人才都能用对,才是真正的无敌。

放在朱元璋身上,这一条才是真正的厉害,哪怕一些没知名度的龙套,看似一辈子不显山漏水,但只要缺了一个,所谓治隆唐宋的大明朝?妥妥梦幻泡影!

一、种地将军

第一位龙套,正是大明开国武将:蕲国公康茂才。

要是单看资历身份,这位将军真不低,朱元璋还要饭时,他已经拉起了队伍,最后更荣封公爵爵位。但放在大明开国战争里,看出镜率和知名度,却是真心低。同时代的徐达常遇春郭英,各个大杀四方的时候,他却连名字都难得露几次。俨然跑龙套的样子。

如此龙套印象,照着明初一些史料解释,全因他太老实。

康茂才的为人,一辈子都是标准老实人,早年在蕲县老家,就以孝顺著称,跟了朱元璋后,更成了知名老实人,每次苦活累活都有他,立功受奖却没影,连敌人那边都知道他的“老实”名号。后来陈友谅大兵压境,康茂才受命去诈降,老奸巨猾的陈友谅瞧见他却是秒信:康茂才老实人,绝对不会骗我。然后就被康茂才骗进了龙湾,惨遭朱元璋暴揍!

但立这么大功劳的康茂才,为何存在感照样低,全因朱元璋在至正十八年(1358)派给他的一个倒霉工作:都水营田使。

这官职叫着奇怪,工作却是操心:负责朱元璋辖区内的一切屯垦水利任务。也就是别家武将都在扛枪争功劳时,他被朱元璋派去扛锄头种地。十分吃力不讨好。

但朱元璋给他换这个工作,绝非欺负老实人,相反堪称慧眼识人。因为对于此时朱元璋,乃至未来大明朝来说,这就是个生死存亡的工作。

有这么重要?听听朱元璋给康茂才派任务时倒的苦水:今军务实殷,用度实急。诚恳点翻译:你再不去种地,三军将士连锅都揭不开了。没错,就是这么严重。

自古争天下,粮食就是生命。当时朱元璋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低调发展,粮食也在低调攒。但部队扩编快打仗多,勤爬苦做攒的粮食,一仗下来就分分钟耗光。甚至为找粮食急了眼,一度还冲治下百姓横征暴敛,非但没收多少粮食,人品眼看要败光。

朱元璋知道,这么恶性循环下去,别说争夺天下,窝里反都是不远的事。于是也下定决心放大招:屯田。可谁来抓呢?既得忠诚可靠,更要勤劳认真,自然是老实人康茂才了。

于是,从这一年起,康茂才就一晃消失了好久,直到明王朝高调建国后,才重新上战场出生入死。而他献给朱元璋的,却是救命般的成绩:屯田收成连年滚雪球暴涨,大明各个军仓都粮满仓,横征暴敛早不干了,反而高调轻徭薄赋。而在明军席卷天下的战场上,多硬多狠的仗,更是从不缺粮。一统天下的脚步,就这样加油加速!

如果轰轰烈烈的事业,好比历史大戏,那么几年里汗珠子摔八瓣扛锄头的康茂才,就是各路重量级角色背后,最缺不了的撑台人。任何一位要干大事的英雄,满世界找刘伯温徐达前,先得瞧清楚身边,有没有老老实实搭台的康茂才!

二、跑路谋士

朱元璋的文士团队,也是名流扎堆,忙活柴米油盐的李善长,狠抓文化的宋濂,算无遗策的刘伯温,都是强的出名的厉害人。但一个不太出名的谋士,却早早解决了他们三位还没想到的一个关键大难题——叶兑。

叶兑,浙江台州人,元末明初奇才。这人有多奇?照着元末第一学问家宋濂的形容,不但四书五经全熟,天文地理更都轻松,百年少见的通才。那为什么不出名?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出身南宋官宦家庭,家族自南宋亡国后,从此绝意仕途。高官厚禄送上门都不动心,只以耕田教书为乐事。传到叶兑这代,有天听到朱元璋的名号,竟立刻变了心思,急火火跑去求见。

而且在见到朱元璋后,这个比起当时的刘伯温宋濂,名气小的多的文士,更献上了一个看上去虚头巴脑的见面礼:《武事一纲三目》。

《武事一纲三目》,是叶兑求见朱元璋前,煞费苦心写就的军事论文,里面的“一纲”,讲的是此时朱元璋的战略态势,“三目”,则是朱元璋接下来平定南方的基本策略。

如此好文为何说虚?那还是朱元璋低调求发展的时候,生活在陈友谅张士诚元朝三家的夹缝里,该怎么熬过来,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已经说的明白,未来该怎么走?同样还是《时务十八策》,早就规划了蓝图。至于平定南方?对于此时朱元璋来说,似乎还是很远的事!

所以,如果放在今天好些企业老总眼里,这就是一个没名气的文学青年,带着一个虚头巴脑的策划案来博出位,顶多鼓励两句请出去。

但朱元璋的反应,却是备受鼓舞,看过后就十分兴奋,立刻拉着叶兑兴奋攀谈,苦口婆心劝他留下来。却只劝得叶兑一句婉拒:使苍生早获安乐,吾愿已足。后来果如其言,继续回到台州家乡,在明初做起快乐的教书先生,教书育人一辈子。

千里献策,不为荣华富贵,只为再造华夏江山,愿苍生饱暖。只此一样,叶兑在明初文士中,堪称人品最高贵者!

可就凭这“虚头巴脑”的一篇文?朱元璋看过后却知道,一定能。因为他看到了刘伯温都未曾想到的一个关口:如何平定张士诚!

坐拥江南大地的张士诚,手握丰庶物产,别看兵不及陈友谅精锐,战争潜力却十分强大,一旦战事陷入泥潭,争天下局面必然有变。这层忧虑,对于当时正低调的朱元璋来说,还算太遥远,但叶兑却已早早筹谋:不用强攻张士诚老窝苏州,只要先拿下绍兴,围而不打苏州必克。然后只用一支海军登陆福州,福建广东必然不战而降!

这一番精妙论坛,朱元璋从此牢记,十年以后,已然灭掉陈友谅的朱元璋,正是一板一眼照着叶兑的谋划,举重若轻拿下张士诚,兵不血刃拿下东南。看似要陷泥潭的一个坎,就这样轻松跳过去。

谋划得了蓝图,是为高瞻远瞩,连蓝图中的风险都能预见,是为目光通透。朱元璋热情挽留叶兑,虽说未果,却见证了通透的用人!

三、账房先生

康茂才与叶兑,虽说知名度不显,但放在《明史》之中,还是极受器重,至少都有详尽的传记。但大明首任户部尚书杨思义,却连这待遇也不可得,只是一百来字就寥寥带过。

但仔细瞧瞧这一百来个字里,他所做的事,该叫幸运的,却更得是大明朝。没他一辈子的辛辛苦苦,新生的大明王朝,难免要落得好些王朝过把瘾就覆灭的悲剧!

因为他忙活的,就是大明朝自从元末起,就长期抓狂的事:钱粮!

就如前面康茂才的桥段,打天下年间的朱元璋,钱粮一直缺到着急,所以才叫康茂才种地救急。可等到大明开了国,战事也消停了,却更一声叹息:急好救,穷却难救!历经十多年战乱,全国都破烂成渣,元朝逃跑前,更是卷走了北方大批金银。好些曾经几万人口的城市,惨淡的只剩十来户人家。这个穷救不了,大明的江山,就得一直风雨飘摇下去!

正如好些史料所说,面对这悲惨局面,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也是治国水准大爆发。出台了中国古代史上空前的强力建设政策,就连全国各个乡村每月的农业生产,都得听朝廷集体指挥,农业大事小情,全是朱元璋乾纲独断下命令,朝廷砸锅卖铁,也要把大明经济拽上去!

这个模式,看上去十分给力,仔细瞧瞧,就知道风险多大:朱元璋一把抓容易,抓跑偏了怎么办?

但有了杨思义,这个问题,就基本不用担心了。

明朝的每个农业政策,虽说是朱元璋下的,但落到杨思义手里时,却往往被他举一反三,设计出最靠谱的执行方式。哪怕朱元璋只是简单一两句话,杨思义都可以做出最为详尽的做事方案。而且千万别误会,他从不注水,每一次做筹划,都只写做得到的大实话。

比如朱元璋一件影响深远的农业大事:推广种棉。明朝当时的法律,就是严到家,老百姓家里有地的,必须都要种上棉花,不种就要坐牢。命令下的轻松,细思就知道恐怖:各地水土不同,种下容易长棉花难,一旦种错不是白折腾?

可有了杨思义,这事就不折腾:大明十三省农业土地,他规划出二十种种植方案,每一种都根据当地水土设定,甚至连对症下药的肥料都选好,管保种哪长哪,果然不出十年,棉花种植遍布南北。这件元朝时的奢侈品,成了中国老百姓从此以后的生活日用品。

正是这样的精细规划,开国时还饿殍遍野的大明朝,不久就有了粮仓“红腐不可食的盛世”,有了国富民强的好局面。朱元璋的功业,早已大书特书,功业背后的杨思义,却一如明初好些笔记记录,没日没夜翻着农书,为一件简单农业国策,把双眼熬的通红。

今天好些创业青年,张口就爱讲创业思路,但别管多美好的思路,最终还要服务于执行。一个团队里,有没有杨思义这样的人物,也就意味着,有没有把美好思路变现实的执行力!

  • 作者:张嵚
  • 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爱历史(ID:his-tory)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