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领导人,你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变革?

领导人,你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变革?

审视你的情况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快速进展的市场(也就是市场规模起伏不定,而且开放各式新进业者加入角逐),变动快速且规模较小的架构调整,可以让公司站在更好的位置,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结构重整太过缓慢且笨拙。我们的研究涵盖范围宽广的小型公司、大型欧洲公司,以及美国《财星》(Fortune)杂志五十大公司,结果发现:结构重整使获利平均减少2.6%(我们研究的最大型公司少了5,710万美元),而架构调整平均小幅提高获利0.4%(最大型公司增加960万美元)。在零售、银行和科技等变动激烈的产业中,企业往往比稳定产业里的公司更常调整架构,并发展出有效的常规做法,来管理这类重整行动。

但当公司面临重大的产业破坏,零星渐进的架构调整就不够了,有必要进行结构重整。如同思科(Cisco)执行董事长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说的,若没有激进、全面的变革,就无法真正转型。IBM遵循这个原则许多年,但有一阵子忘记了,最近又重拾这个原则。1995年,IBM辛苦调整适应大型主机电脑时代的结束,那时的执行长路.葛斯纳(Lou Gerstner)和他的团队因应这个情况,采取了「服务与解决方案」的新战略,并用「前—后」(front-back)矩阵来支持这个新战略。在这个新的结构中,技术、人力系统、伺服器、软体技术平台等组织后端单位,负责开发解决方案,由公司面对客户的前端单位来销售这些解决方案,这个前端单位就是新设立的全球销售与服务(Worldwide Sales and Services)。这么做的目标,是打破各单位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这次的组织重整大获成功。

但在整个2000年代,IBM想要仰赖架构调整,来度过产业动荡不安的情况。它实施一波事业单位关闭和撤资,以缩减获利率较低的硬体业务,并增添商务、安全、分析、华生(Watson)、云端和健康照护等新单位,来加强它在数位方面的行动。虽然IBM仍立志作为尖端技术的巨擘,但温和变革的战略却使它难以实现这个目标,且业绩衰退。今天,执行长吉妮.罗梅缇(Ginni Rometty)采行重大的结构重整,以支持调整战略方向,改朝能够促成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认知运算技术(cognitive computing technology)发展。IBM开始拆除技术平台,改成整合的事业单位,各自聚焦在特定的产业上。

找出你的步调

重大的结构重整会带来动荡和紧张,所以不该太常执行。此外,结构重整需要花时间才会产生成果: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使是最成功的结构重整,也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才能对获利产生正面的影响。我们建议在两次结构重整之间,至少要相隔五年;如果你的战略只需要略为调整,而不是大幅转型,相隔的时间可以更久。当组织太快尝试太多结构,或是持续在旧的和新的结构原型之间换来换去,就会造成混淆,不利于员工投入、创新和业绩。

“即使是最成功的结构重整,也需要三到四年才会有成果。”

进行架构调整时,整个节奏比较讲究平衡。架构调整的次数太少,执行经验不够多,就无法做好重整。而采行太多次,最后会导致用草率和有瑕疵的方法来衡量成效、聚焦在内部而造成危险,以及对变革感到疲乏。某些案例中,多次的架构调整会像滚雪球一样,累积演变成出乎意料的结构重整,而伤害到绩效。我们发现,当公司在某一年内,突然把架构调整的次数加倍,结果造成获利平均减少1%(我们的最大型公司约减少2,200万美元)。有些公司投入这种旷日废时且持续不断的变革周期,结果一再的架构调整导致公司最后消失了。德士古(Texaco)、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和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的殷鉴不远。

有一家公司,多年来似乎已在结构重整和架构调整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与步调,那就是陶氏化学(Dow Chemical)。1985、1995和2000年陶氏化学都成功地进行了结构重整,2009年再度进行,以反映它在收购特殊化学品制造商罗门哈斯(Rohm and Haas)之后的新战略方向。它采行矩阵式结构,有五个事业部和地理区域,由共同的事业服务群(Business Services Group)和更强大的中央职能(例如工程和制造),来提供支援。公司同时执行各式各样的架构调整。2009年以来,它每一年至少解散两个单位,以聚焦在特殊和先进化学品上。而且,一年至少有一次分拆事业,成立聚焦在市场的独立单位,例如新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Infrastructure Solutions),公司也会把单位结合在一起,例如把化学品事业部与能源事业部合并成一个事业群。到了2013年,陶氏的获利几乎倍增。

发挥你的强项并推动差异化

不管是重整结构,还是调整架构,组织和分配活动与资源的方式,必须发挥你的强项,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言可喻,但不是所有公司都能严格遵循这个准则,甚至有些公司并不了解哪个实务最适合自家的情况。

改变结构时,若能强化公司独特的差异点(point of differentiation),而不是试着模仿竞争同业的战略,变革的效果最好。以花旗银行(Citi)和滙丰银行(HSBC)这两家全世界唯有的综合性和全球性银行为例,花旗根据业务线来组织它的活动,汇丰则采取三个向度的「业务—地域—职能共享服务」矩阵。汇丰的结构在2011年实施,比较复杂,维护起来也比较贵,但因为汇丰的战略是提供顾客密接无缝的跨境金融服务,并对此收取较高费用,因此管理阶层相信,效益是超过成本的。

再以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Accenture)为例。许多顾问公司依区域将各国分别组合起来,埃森哲不同,是依据更具战略性的地域差异来设计组织。它的「核心市场」结构,聚焦在已开发经济体,促进跨境效率和标准化,而它的「成长市场」结构 ,聚焦在新兴经济体,允许更多在地化和自主性。宝侨(P&G)运用「2005年组织」(Organization 2005)结构重整行动,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与竞争同业形成差异,而且让资源和活动高度集中,集中程度远超过业界观察家认为可能办到的地步。

如果公司明确设计要让架构调整能发挥公司的战略强项,并善用相互依存关系,也会产生较好的结果。例如,娇生(Johnson & Johnson)在1970年代决定合并旗下的爱布鲁克(Arbrook)和杰可实验室(Jelco Laboratories)。这两个单位当时已是多个市场的领导厂商,包括绷带、消毒设备、注射器、针头和血液采集设备。但合并之后的单位变得更创新、获利也更高,发展出做结扎手术的第一个流体注射系统。

另一个架构调整最佳实务,是把内部自行发展的单位,和收购而来的单位整合在一起,确保合并的单位既有原组织的DNA,也有新血液。娇生花了八年购买、结合和拆分收购而得的各个不同心脏瓣膜业务,但做得并没有那么成功,因为这些事业都是由既有组织分别管理,最后公司在1986年退出这个领域。

采行任何一种组织重整的公司务必记住:重新指派活动时,支援它们的资源也必须随之移动。娇生的高阶主管会在调动各个单位时,事先确定应随之移动哪些实体资产(例如生产工厂和研发设施),以及哪些人员(尤其是有组织重整经验的高阶主管)。我们发现,企业如果能以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支援服务,来支持新设或合并的单位,它们的创新能力高于没这么做的公司,因为它们的专利引用高出17%。

确定还有哪些系统也需要改变

当公司进行结构重整,组织的其他许多层面也必须跟着改变,包括管理流程、资讯科技系统、文化、激励和奖赏,以及领导风格。就算不是同时改变,也应该迅速改变,快速变动的市场中尤其必须如此。只进行结构重整,而没有随之调整其他部分,往往造成方向不一致,而致组织瘫痪。

汇丰银行高阶主管引进矩阵式结构,以配合新的全球客户管理战略时,设法避开这个问题。他们不只打破各国据点各自为政的既有做法,也训练经理人如何促成更强调协作精神的文化。他们向员工说明「开放与连结」这两个新的核心价值观,并根据它们来考评员工,重新调整奖励措施,让红利与交叉销售目标、公司的整体业绩连动,而不只是和事业部的获利连动。高阶主管厘清在新结构之下的各个角色和责任;例如,全球性事业单位会设定订价准则,但地方团队有权在那些范围内调整价格。而且,他们迅速整合滙丰多个资讯科技系统,并投资促进资讯共享的数位工具。或许最重要的是,他们公开且透明地沟通所有的变动、解释他们的想法、拟定计划,庆祝变革过程中每一个成功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相形之下,推动架构调整时,高阶主管若能确保变革只影响针对的单位,而在组织其他部分维持原状,架构调整较有可能成功。这是因为每个人已习惯了整个组织的实务和流程,在各个单位合并或移转时,这些实务和流程可创造共同的基础。

再以埃森哲为例,2014年,它把三个成长平台的架构,调整为现行矩阵式结构下的四个成长平台:战略、数位、营运、技术。这些变革进行得相当密接无缝,因为已经有许多既定的实务和流程,包括:所有顾问在接触顾客和创造价值时采用的标准化模式;公司共同的绩效考评、职涯发展、知识管理、内部网路和资讯科技系统;世界各地类似的办公室文化和环境。

全盘考量再行变革

「组织重整」是个统称的名词,包含两个截然不同的变革流程:结构重整和架构调整。如果采行得当,这两个流程都能创造价值。要确定最适合采用的做法,应先考虑公司的情况;在变动的产业中,架构调整的效果最好,除非是发生产业破坏,需要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变,以及新的结构,来度过难关。记住,要适当安排组织重整的节奏:不要太常进行结构重整;架构调整则可以较常执行,但不能太过频繁以致组织陷入混乱。把组织重整当成工具,用来发挥你的强项,并创造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此外,要明确界定变革的范围。在结构重整时,通常需要新的文化、实务、流程和系统;在进行架构调整时,最好重视延续性和共同性。这些准则不能确保组织重整平顺进行,但应能提高成功机率。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