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工业仍是不能抽走的经济脊梁

国内地方经济考核中存在一种“产业结构偏好”——似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第二产业比重越低,经济质量就越好。由于国内官场考核基本一致,由此产生的“偏好”也极为普遍,大到省级、小到乡镇,都热衷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

实际上,这种不顾实际情况、执着于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看法,是一种普遍的偏见。在有着深刻“世界工厂”烙印的中国,经济上很难摆脱工业的支撑作用。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中国经济就很难说强大。服务业的经济比重上升是大趋势,但千万不能就此忽视了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地方经济的例子。从2016年全国省级地方经济来看,经济总量排第一、二名的分别是广东省和江苏省。2016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人民币,增长7.5%,达到年初增长目标7-7.5%的最上限,经济总量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据称,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独立经济体,在世界排位约居第16位。江苏省在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86.2亿元,同比增长7.8%。两省不仅经济规模巨大,而且增长都超过了全国经济增速(6.7%)。

广东和江苏两省经济长期居全国省级前茅,那么,两省的经济到底强在哪里?有人会说基础好,有人会说服务业增长迅速,但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广东和江苏经济的“强”,最根本还是强在工业上!

以广东为例,2016年广东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693.58亿元、34372.46亿元和41446.01亿元,增速分别为3.1%、6.2%和9.1%,三次产业结构为4.7∶43.2∶52.1。表面看来,三产增速快、三产占比大,但跟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广东省强大的工业能力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撑。珠三角曾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时至今日,国际产业界也认为珠三角地区完善的产业链及产业协作关系是特别的竞争力。要指出的是,在广东的第三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工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7%;同时,营收增长达16.1%的高技术服务业,在相当程度上也与工业相关。

离开数据来看经济现象,也会发现广东工业在演变中不断走强。2016年,广东省加快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产值9300亿元,增长10.7%。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全年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6个,总投资额1921亿元。培育了15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2016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新增应用机器人2.2万台,总量超6万台,保有量占全国约1/5。

江苏省同样呈现出“强工业”的特点。江苏省2016年的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078.5亿元、33855.7亿元和38152亿元,增速分别为0.7%、7.1%和9.2%,三次产业结构为5.4∶44.5∶50.1。可以看到,江苏省经济中的工业占比更高。以江苏的苏州、昆山为核心,形成了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与珠三角一样,这是又一个展示“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特色的典型窗口。江苏省的工业跨度极大,除了原有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众多重化工业,近年又发展了很多高新技术制造业,近两年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新产品产量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安邦智库(ANBOUND)在江苏的多次调研中所见,这是一个与珠三角一样出实业家的地方,很多制造业重镇的地方官员,对于工业重要性的认识毫不含糊,并在经济与产业的大调整中,做出了一些很有益的创新探索。比如,昆山市就建立了德国工业园来吸引德国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江苏省同样也是机器人生产制造和应用的重要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还成功地吸引了华为、富士康等科技制造企业加大投资江苏。

当国内在统计数据和官方考核中执迷于“第三产业偏好”时,作为中国两大增长极的珠三角和长三角,逐渐显示出作为工业重镇的后劲来。尤其是当工业领域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到位后,将会为广东和江苏提供更加稳健、多元的产业支撑。如果工业强(指在规模、结构和技术上),则地方经济一定会强。在中央不断强调重振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广东、江苏等工业大省,实际上已经抢占到了先机。

来源:安邦智库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安邦咨询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