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跨国公司涌进中国来,是绝对不会等你强大起来,等你摆好方阵,才与你比试过招的。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企业如何才能做强自己呢?
与新兴产业相比,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这个比较优势是实现“强国梦”的基础。
过去,我们常讲,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加入WTO后,快鱼会吃掉慢鱼,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恐怕不行。因此,我们不仅要找对路,而且要快上路,迅速做强自己。因为跨国公司涌进中国来,是绝对不会等你强大起来,等你摆好方阵,才与你比试过招的。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企业如何才能做强自己呢?
只有自己超越了自己,才不会被别人超越
从企业内部来看,传统产业大多带有浓厚的地域特性、民族特性,传统的观念比较多、经验型管理比较多,经营理念陈旧、制度建设滞后、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这些与跨国企业相比,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落差;从企业外部来看,“提篮叫卖”式的传统营销手段仍居主流,对市场,对顾客,对产品,对自己,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对国际游戏规则,对国外市场文化不熟悉,在品牌运作和资本运作上,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而跨国公司品牌内涵丰富、资本实力雄厚,对中国市场也有较深入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品牌塑造、资本运营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此外,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对我国传统产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产品滞后、技术滞后、服务滞后,会让消费者悄然流失。过去森达是每月推出3-4个新品皮鞋,就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需要每天推出3-4个新品才行。过去我们消化一个国际新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我们在意大利的设计师,设计一个新潮鞋款,传输至广州打成鞋版,只需要20分钟。中国加入WTO,给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传统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内在规律、游戏规则,了解和熟悉全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且要求我们,跳出传统思维、传统营销模式、传统管理方式,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既要有超越别人的雄心,更要有超越自己的理性,而不可关在“传统的笼子里”打小九九。传统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有“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勇气和胸襟,只有自己先否定了自己,才不会被市场否定;只有自己超越了自己,才不会被别人超越。
不要做新经济的旁观者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在创新!传统产业更是如此。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冲击、新的挑战。但传统产业并非与新经济无缘,这两者之间不是否定、取代的关系,而是结合、改造和提高的关系。如果把传统产业比做帆,新经济则是风。有了帆,而没有风,社会这只大船根本无法航行,或者无法远航、无法快航。只有把传统经济和新经济结合起来,借助新经济增强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才会一帆风顺。因此,用“网络技术提升自己,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后发优势”,是传统产业企业最现实的选择。现代竞争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产业企业绝不可当新经济的看客,做新经济的旁观者,而要快搭新经济的列车,做新经济的参与者。
2001年,我们投资1000多万元,与世界第四大软件供应商加拿大杰雅公司合作,在制鞋业率先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与40多个销售分公司建立起远程分销系统,以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营销、管理与服务,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更快、更有效地跟踪重要数据,简便地分析和共享信息,更为快捷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了森达的市场竞争力。
让自己变成一匹“狼”
中国加入WTO了,跨国企业会更多、更快地涌进中国市场,我们大家都不得不“与狼共舞”,“与鲨鱼同游”了。而“与狼共舞”,首先要使自己变成一匹狼,一只虎,否则,只有被吃掉的命运。就森达而言,我们是在市场环境中诞生的,是在市场竞争中一路拚杀出来的,拳脚功夫已基本上练好,我们不惧怕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而且我们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森达已完全不处于劣势。仅能在国内竞争还不行,还要走出去与国际强手“过招”。如果传统产业企业仍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国际品牌仍然会肆无忌惮地吃掉你。
对森达而言,我们的皮鞋已得到国内用户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但森达要走向世界市场,要让美国的消费者、欧洲的消费者、日本的消费者等,都能认可和接受中国的鞋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地的鞋文化、服饰文化,在产品、服务、品牌、管理和营销上下功夫。做不好这一点,他们就不接受你,你就走不出去,或许说走出去就“死”。但走向国际市场,并不等于就已经国际化了。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创新力。不仅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还有着思维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品牌创新。
微软的可怕,不在其垄断市场,而在于其垄断智力
传统产业人才流失、人才匮乏、人才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传统产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吸纳和引进,也更为迫切。中国传统产业的落后,关键是传统产业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文化修养的落后,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消费者需求变化同步。皮鞋制造业是个典型的传统产业,中国人将制鞋者称为“皮匠”、“鞋匠”,对制鞋者的要求也不高。但在制鞋王国意大利,皮鞋不只是一件普通的消费品,而且是一件艺术精品。
制鞋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制鞋者是“艺术大师”,需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素养。这就是中国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这就是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一些传统产业企业的许多技术绝活,不具有知识产权,保留在人的脑袋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人才的跳槽现象会更为普遍,如何保护和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如何保证这些特殊人才的不流失,如何做好这些知识产权的保护、挖掘和创新,都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美国人评价微软时说,微软的可怕,不在其垄断市场,而在于其垄断智力。智力因素在未来竞争中的作用实在无法估量。没有了它,失去了它,败势就成定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得要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为自己服务,而不为他国企业效力。这些年,森达从意大利、英国、香港、台湾等地聘请了近50名国际级的皮鞋设计大师,选派了一批有前途的技术、管理骨干到高等院校深造,但我们仍感到在产品开发、国际贸易、金融证券、专业管理等方面缺乏顶尖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未来5年我们还将招聘100名这方面的人才,加盟森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