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之下,我国风电规模已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风电并网接入与电力消纳问题却闪起了红灯。电监会发布《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显示,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折合火电标准煤耗384万吨,折合C O 2减排量760万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弃风率均超过13%;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
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之下,我国风电规模已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风电并网接入与电力消纳问题却闪起了红灯。电监会发布《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显示,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折合火电标准煤耗384万吨,折合C O 2减排量760万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弃风率均超过13%;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
1907小时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仅略高于1900小时的风电盈亏平衡点,而123亿千瓦时电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可以至少创造1230亿元G D P(按照1千瓦时10元G DP折算)。
“弃风是历史累积下来的问题,电网规划与风电发展不协调是原因之一。2007年规划的2010年的风电装机只有500万千瓦,而实际的装机规模却达到了4400万千瓦,比规划数量的八倍还要多,这使得电网规划无法统筹考虑风电送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分析说。
据记者了解,按照项目核准办法,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一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即可,无需上报国家。正是由于缺乏相关规范文件,各发电集团大量集中建设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场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审批,从而导致地方风电场项目与国家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冲突、与电网整体规划不协调,进而造成大量风电机组无法接入电网或无法全额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