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来电商的销售手段分析中不难看出,价格战已成他们经营的一种常态,人们对此完全不必大惊小怪。那么,价格战究竟谁是赢家?可以想象,如果价格战是真的,哪一方都难以完胜,损失最大的则是家电销售的市场环境。对于这一点,相关企业应该比局外人更清楚。
京东和苏宁等电商的相同产品,各电商的价格也飘忽不定。同样一款电视,京东从7099元降到4099元,苏宁从3588元降到2299元,京东又迅速降到2288元,不久又涨回4099元,之后京东与苏宁同为2599元。
眼前的所谓“价格战”更像是电商的一种促销方式,他们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新形式,吸引经常上网的消费群前来购物。在高调的口水战背后,卖货才是硬道理。
从近年来电商的销售手段分析中不难看出,价格战已成他们经营的一种常态,人们对此完全不必大惊小怪。那么,价格战究竟谁是赢家?可以想象,如果价格战是真的,哪一方都难以完胜,损失最大的则是家电销售的市场环境。对于这一点,相关企业应该比局外人更清楚。
对家电生产厂家来说,流通渠道的价格竞争让他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他们一方面希望销量上去,另一方面不愿看到利润被挤压。尽管竞相压价的渠道竞争让家电厂商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对于市场健康的破坏性厮杀,却影响着家电厂商的长远发展。
有人说,这场竞争表面是价格竞争,实际则是资本的竞争。此说不无道理,就在苏宁电器大举进行发债融资的当口,京东发起这场价格战,瞄准的则是传统商业渠道。然而,以放弃部分利润的手段去打击竞争对手,这对未来京东商城在资本市场的作为未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