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在想方设法地抢夺用户有限的注意力。这场“眼球大战”也在科技界掀起了不少噪音。如何才能让用户在一片喧嚣中专注地倾听自己的声音?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Facebook、谷歌和YouTube的例子也表明,只要企业能打赢这场“眼球大战”,回报将是极其诱人的。
那么,你的产品和服务怎样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使它不仅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让消费者成为你的死忠粉,继续给你掏更多的钱呢?
连续创业人、作家、行为经济学家尼尔·艾亚尔认为,答案就是所谓的“上瘾模式”。上瘾模式的核心,是要在产品设计中嵌入由触发机制、行为机制、回馈变量和持续投资等因素构成的循环机制,使用户对产品产生“上瘾”倾向。
Instagram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循环机制。首先,用户要想使用这个社交网络(比如看看好友们的近况),就要建立一个账户。一旦用户注册了账户,网站就会潜移默化地鼓励他们采取一些行为,比如上传和更新照片等等(这是一个相对较快和较为直观的过程)。等他们完成一个行为之后,他们就会得到反馈(比如其他用户的点赞和留言)。重要的是,根据用户发布内容的不同,用户得到的反馈也并不是单一的。最终,用户会更有兴趣打理他们的个人账户,比如添加个人信息,练习P图技巧以及各种花式吸粉。这样一来,这些元素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机制,吸引用户不断地使用Instagram,最终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上周三,艾亚尔参加了由Product Hunt网站举办的一场直播访谈,探讨了其他公司如何能够通过“上瘾机制”设计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为清晰起见,本文对艾亚尔的发言有删节。
谈习惯的重要性
世界上压根没有“自我”这回事,你只不过是你以往的经历和习惯的聚合体。这种认识让我产生了很多希望和乐观,它也不禁让我问自己:我每天所做的事情真的最符合我的利益吗?或者只是我的某个愚蠢的习惯使然?
谈如何将“上瘾模式”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上瘾模式”仅仅适用于人们习惯性使用的产品。显然并非所有产品都是需要习惯性使用的。有很多我喜欢的产品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用到,因此也就不需要培养习惯。并非每种产品都需要培养用户的习惯,而是每种习惯性产品都需要一种“上瘾机制”。
我几乎每天都能发现,有些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用户的自发参与(即习惯),但他们并没有花时间规划“上瘾机制”的四个步骤。出于某些原因,很多企业没有仔细研究用户自发参与的心理动因,便直接跳入了产品设计和编码阶段。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谈科技如何能帮我们养成更健康的习惯
我对个人技术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感到十分乐观。在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当人类面临技术变革时,我们的做法都是适应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现在也是一样。
我们会对自身行为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技术的到来,并应用新技术来解决上一代技术遗留的负面影响。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也有必要探讨新技术的成本和收益问题。我认为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发生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问,我们能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采用个人技术,以及用什么方法采用个人技术才是最合适的……个人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改变旧有习惯的机会,我对此感到非常兴奋。目前我在心理治疗领域已经投资了一家名叫7 Cups的公司,在食品行业也投资了一家叫Pantry的公司,我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帮助人们养成更加勤俭节约、更加健康生活、更加高效工作的习惯。
谈他为什么不认为“科技上瘾”是一种坏习惯
总体上看,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大多数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都过于夸大其词了。人类是很聪明的,我们虽然很容易被说服,但很难被强迫。这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
谈如何回馈用户
对用户的回馈变量不应该仅仅是积分、徽章和点赞什么的。对某种目标和更高价值的追求也是很好的回馈变量!一些组织严密的宗教已经成功地运用这种方法上千年了。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