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提法,但却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做到。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骨子里,出在企业的骨子里,出在企业家们的骨子里。
有的企业喜好和习惯于单打独斗,是闭环的发展样式,对外是不开放的,这样的企业,把雨雪冰霜与阳光晨露全都放进自己的包里,不分享,也不开放,更不会意识到共赢的价值。这样的企业,其实具有高度的自卑和不自主的恐慌,它怕失去,更怕开放。
有的企业,思维逻辑与众不同,自己内部不对外开放,把自己的企业视为禁地,不允许他人插手或者染指,但反过来,却希望和要求,其它企业向自己开放,其它企业要和自己共享。说白了,就是,我的你想都不要想,是我自己的,而你的,就要变成我们的。
还有的企业,寄希望于:付出1,回报10。总有一类企业,希望在和别的企业抱团取暖时,自己少付出,甚至微弱付出,就要寻回十倍百倍的回报来。这样的企业往往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负感:希望别人用放大镜来看待自己给予的小恩小惠。
这三类的企业,在经济寒冬到来的时候,其实是很危险的,危险到什么程度呢?危险到“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身处断崖”的地步。
各类企业无论是在经济寒冬中还是在经济回暖之时,都需要懂得抱团的意义,都需要懂得抱团对未来的价值,而不是只想取暖,或者只想收获。
那么,具体到现如今经济寒冬的局面之下,企业该如何抱团取暖呢?什么样的抱法才是有效的抱法呢?
首先,是产品合抱法。这种抱法其实就是打组合拳,做产品搭档,寻求在不同功能和不同品牌之间实现组合和互补。比如,方便面、榨菜和火腿肠之间的三合一组合,是功能组合;比如,手机品牌和通信服务商之间的捆绑销售,是品牌组合。
其次,是营销合抱法。这种抱法是共享渠道、共享销售终端、共享服务、摊薄成本的做法。比如,双十一、双十二之类的购物节,就是典型的营销合抱,作为商家只需要参与其中即可。
还有,是团队合抱法。这种抱法是深层次的合作,而且一定是利益捆绑很深刻的企业之间才会实现团队合抱法。比如,在滴滴服务器运转不力甚至崩溃的时候,作为背后大股东的腾讯,迅速从腾讯内部调集大批量的工程师和服务器来充实滴滴的阵地,直接导致当时的快的招架不住,败下阵来。
最后,是资本合抱法。这种抱法有基金合抱式、股权合抱式、保险合抱式(尤其是万能险的方式)等等很多不同的方式,每一类方式中有包含很多种不同的细分。这一资本合抱法的最大好处是,基本对各个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与市场环境没有什么影响,只是需要抽取自己的闲余资金参与到资本合抱的盛宴中来即可,无需过多分神即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回报。这一类方法,在国内来讲,其实还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企业家们的更多想法是:把自己的钱给到别人手里去运作,安全吗,回报能保证吗?于是直接催生了资金托管业的繁荣。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玩法,哪一种玩法才是最简单的,哪一种玩法才是最盛行的,哪一种玩法才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那答案只能是最后这一种,资本合抱法。现代金融业和泛金融业的发达,已经远超出我们寻常人的意料之外,资本集聚的速度和对市场的震撼力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其令人恐惧的一面。
宝能集团之所以能够在二级市场包抄万科,手上最大的一张牌,也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恰恰就是保险业中的万能险,把细碎的每一笔小钱集腋成裘,涓滴之水汇成汪洋大海,造成的震撼以及能量的释放,让整个资本市场感受到了极度的恐惧,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安邦集团,也是保险行业中的翘楚,实力更是远在宝能之上。
以上说的还是保险,这里我们再说一说私募和定向增发。现在大家惊恐于二级股票市场的残忍与疲软,但对一级半市场上的定向增发持有怀疑和犹豫的心态,最主要是不愿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去运作,另外就是:我信任了你,我把钱交给你了,你能行吗?
可持有这种心态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恰恰是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运作你这笔钱的基金或者专门机构,不仅仅是对你这笔钱负责,而是对持有的所有资金都要负责,运作方式和逻辑也因为资金的多寡而大相径庭。当你的资金只是几个亿中的一两百万时,而你玩的最大筹码也只是在几百万徘徊时,你是无法体会到运作几个亿资金的那种渠道、那种威力、那种议价权、那种主动权、那种睥睨之势的,资金规模越大,越是不依赖于技巧和手段,资金规模越大,越是不依赖于小打小闹的心理和定位。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回到文章的一开始,自己已经落伍于潮流,却不自知,却还感觉良好,这种封闭、半封闭的思维观念,不开放、拒绝开放的心态,才是对外在潮流缺乏信任的根本。
如果不能够及时打开这个绳结,那么在经济寒冬之中,是很难获得抱团取暖的机会的,毕竟,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便是掉下一个天大的机会,凭着这样的观念和心态,也是接不住的。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支点思维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