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云计算竞争也将进入分水岭,“产品至上”理念怎样推动腾讯云后来居上?

“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将在来 2~5 年内进入一个“分水岭”过渡期”,由腾讯旗下企鹅智酷出品的《2017中国互联网趋势预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给出的核心判断。

对大公司而言,未来 2~5 年的分水岭,将会决定在下一波竞争中的起跑位置靠前还是靠后,甚至决定谁有可能失去参赛的机会。

如今,腾讯旗下的新一代平台级产品腾讯云正在一头扎入云计算“分水岭”之战。2016年以来,腾讯开始高举高打云服务,显然也是希望在中国云计算市场抗衡阿里云。

腾讯云将如何赢得市场、跨越云计算”分水岭“呢?这可能与市场上大家的普遍认知正好相反:腾讯云如果想要赢得市场,首先要依靠的还是产品与用户体验,其次才是腾讯的生态势能。

“分水岭”新常态:用户体验至上

在研判腾讯云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策略前,先看“分水岭”的大趋势、新常态,这就是用户体验至上。

长达八万字的《白皮书》对“分水岭”有着多个判断。具体到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体系而言,《白皮书》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红利触顶,新技术浪潮和新的巨大模式变革尚未真正落地。在“分水岭”这段探索期内,积累技术优势、生态势能、品牌升级、用户精耕和新市场探索,将成为科技公司走出“分水岭”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用户体验,而不是价格战或病毒式营销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未来几年,互联网用户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大城市和传统网民用户群增长空间触顶,而在网民红利触顶的“分水岭”期,企业面对的是拥有一定互联网经验的“非小白用户”、甚至资深用户,那么产品的用户体验就至关重要。而与互联网产品息息相关的后端云计算平台,也就成为用户体验的根本保障。

另外,在互联网下半场,再无“野蛮生长”。不论是互联网用户,还是云服务用户,价格战、病毒式营销等“野蛮生长”模型将不再起作用。实际上,价格战是在增量用户竞争中吸纳新用户的最简单的手段,病毒式营销则利用了市场对新产品的好奇心和尝鲜精神,但“分水岭”及之后将无法仅靠概念性炒作或价格战来获取有经验的互联网用户。

可以预见,在“分水岭”及之后,打磨产品及用户体验将超越生态的力量。好的用户体验是品牌升级、用户精耕、新市场探索和保持生态的根本。

腾讯的根本在于用户体验

马化腾曾说,腾讯不把云当成一个独立业务,而作为整个平台战略考虑。

这一句话,被无数人解释为腾讯云的核心竞争力即为腾讯的生态效应。而回顾整个腾讯的历史,却发现这个判断只看见了硬币的一面。

腾讯2016年第三财季报,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77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季度)达到2.50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6亿。QQ和微信的巨大流量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平台生态效应,但在另一方面腾讯从创业伊始就是一家产品公司,而在QQ和微信的光环下,腾讯的这一面往往被忽略掉了。

实际上,如果把QQ和微信看成两个超级APP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两朵超级消费服务云,而这两朵跨PC和移动端的超级消费服务云,一直在锻炼着腾讯的产品能力和用户体验。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QQ和微信类比微软的Office 365公有云,只是腾讯比微软更早进入移动和云的世界。根据腾讯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腾讯QQ、QQ空间、微信等产品线背后,有着3万亿条数据接入、100亿次数据分发、120PB的存储、8.6PB的离线计算、2.5万亿的实时计算、500万次任务调度等亿万级的数据处理。

此外,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上传的图片高达10亿张,腾讯视频(含微信公众号H5视频)每天播放量达20亿次,每天移动支付超过5亿笔(除了除夕外)。而在对微信每天160亿级别的多维分析场景中,腾讯的技术平台能够做到6秒返回结果。

所以,一方面QQ和微信超级APP在不断锻炼腾讯云的产品能力,而在另一方面,也就是腾讯起家的根本,靠的就是产品和用户体验。马化腾本人就是产品经理出身,腾讯高管在他的影响下都亲自参与产品体验与产品研发,马化腾说产品经理了解自己产品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

在吴晓波最新出版的《腾讯传》一书中,大量记载了腾讯以产品为核心的细节。一位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负责人回忆说,有一次收到一封马化腾的邮件,指出页面上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而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则说的是马化腾凌晨4点发出邮件,总裁办、副总裁、总经理等在次日全部回复邮件,产品经理到了晚上10点就拿出了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

这些真实故事,反应了腾讯内部从马化腾到各级高管再到项目经理的全员产品经理意识,以及在马化腾带领下的快速团队作战能力。

《腾讯传》中记载了马化腾的这番话,很能反映腾讯的产品观念:

“我相信,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产品经理能坚持使用三个月,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而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我们领导不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而且一定要自己做。”

而在马化腾2008年的第一次产品演讲中,他就提出“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最核心、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如果这块没做透,结果只能让用户失望,然后再花更多的精力弥补,这是得不偿失的。”腾讯甚至把各个产品线上的用户体验人员,全部拎出来成立一个公司级部门——用户体验与研究部。

所以,腾讯18年来得以立足江湖,靠的就是以马化腾为代表的腾讯产品经理们“精工出细活”的产品理念,这也将是腾讯云得以胜出的根本逻辑。

腾讯云能否“后来居上”?

腾讯云确实是一个后发的产品。相比于阿里云从2009的开始就进入云计算领域,腾讯云2013年全面开放、2015年决定全面发力云计算,在2015年9月的腾讯云峰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未来5年将保持每年投入20亿的水平,预计将投入超过100亿元。

实际上,腾讯云最早发源于2002年的QQ。2002年至2003年间正是腾讯增值业务兴起之时,QQ空间、QQ秀等一大批新业务涌现,强社交+大量日志、相片的存储,对当时整个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架构提出了挑战。那时,现为腾讯副总裁、腾讯云负责人的邱跃鹏刚刚加入腾讯,从程序员开始摸索应对几何级业务增长的挑战,就已经开始了运营为先的摸索。2009年腾讯提出了“开放”概念,2010年腾讯内部团队开始做云业务的预演。

邱跃鹏作为腾讯云的负责人,以AWS亚马逊云为对标,在腾讯云的战略上特别关注几点:首先是产品能力和客户服务的优化,其次是产品布局,再次是向客户学习如何应需而变。

可以说,腾讯的产品运营为先的精神,贯穿了腾讯云的始终。即使在2016年腾讯云推出视频云服务后,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邱跃鹏曾经连续两周每天凌晨三点讨论团队的反馈报告,这还是以腾讯在直播点播、互动直播、云通信等领域的数十年技术积淀为前提。

当然,正因为腾讯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让腾讯云快速对外输出产品。2016年11月,腾讯云的数智分布式计算平台夺得Sort Benchmark 全球排序竞赛GraySort和MinuteSort两项冠军、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则是来自腾讯于2009年1月开始基于Hadoop开发的大数据平台。如今,腾讯大数据平台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核心是一个名为Angel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支持10亿级维度的算法训练。

可以说,如果腾讯云能够成功走出“分水岭”,并能够迅速赶上或接近阿里云的话,必然是依靠产品和用户体验,其次才是腾讯的生态效应。对于腾讯这样的超级大公司来说,在“分水岭”这样的巨烈变动期,依然有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并不是有了生态就可以高枕无忧。特别是在进入云计算这样的新一轮技术体系中,腾讯也要在时间窗口、资源投入、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商业模式之间小心平衡。

展望2017年,本来已经很热闹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将更加热闹,阿里云与腾讯云的两云之争或将为未来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奠定新的基调。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