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与时俱进的产品战略

新的产品理念要求产品既有物质使用性,又有精神体验性。现代企业只有从产品理念和战略选择上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的产品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为企业提供了四种现代产品创新战略,即攻势、守势、精益及专利战略。

新的产品理念要求产品既有物质使用性,又有精神体验性。现代企业只有从产品理念和战略选择上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的产品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为企业提供了四种现代产品创新战略,即攻势、守势、精益及专利战略。

现代产品新理念

现代产品新理念是现代企业产品战略的前提,主要包括两种理念:

一、完整的复合产品理念,即现代产品是指供给市场中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可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实物、劳务、场所、立意和构思。

二、随着消费者文化程度愈来愈高,对产品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致使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也越来越高。新的现代产品是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扩大产品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理念。核心产品是产品的功能效用,是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它也是形式产品、扩大产品的核心;形式产品是产品的直观形象、物质外壳,其质量、水平决定核心产品效用与利益水平;扩大产品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的软包装、软外壳、软形象,其质量、水平对核心产品、形式产品的价值高低起决定作用。

现代企业产品创新战略选择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如下几种产品创新战略。

(一)攻势战略

企业欲在竞争中取得长期的市场利益,以攻势来夺取产品竞争的主动性,以主观努力来改变客观条件,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改变市场命运、取得有利地位的必然要求。

攻势战略根据市场竞争地位,可将企业分为三种类型:

1.市场主导型

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很高,竞争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企业要巩固和发展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必须采取以下三方面攻势:(1)产品创新,包括企业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进行研制并生产、销售的全新产品,如电脑产品;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部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而生产的性能有显著提高的换代产品,如数控机床;企业在原有产品基础上为了改进其性能而生产的改进产品,如药物牙膏。通过这三种形式的产品创新可使市场主导者在产品技术、质量等方面始终保持其主导地位。(2)品牌创新,在保证品牌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创造良好品牌形象。(3)服务创新,即运送、安装、维修、技术培训等,这些构成产品的无形价值,是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施服务创新可有效地争夺和巩固市场。

2.市场挑战型

与市场主导者相比,处于次要地位的企业成为市场挑战者。市场挑战者必须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弱点,从中寻找进攻的机会,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挑战者的产品攻势战略主要有:(1)正面攻势,即集中资源优势,渗透竞争对手的核心部位,发动强有力的正面攻势。如上世纪80年代初,IBM公司以其无可取代的个人电脑席卷了全美10.4亿美元的个人电脑市场。IBM公司从质量、技术标准、成本、品牌方面发起四大攻势,一跃成为美国个人电脑市场的盟主。(2)侧面攻势,即采用声东击西的做法。一是技术性侧攻,给客户提供高新技术,从侧面攻击对手的脆弱部位。如法国航宇公司在1980年推出军民两用双涡轮式直升机,从侧面袭击了贝尔、波音和西科斯这三个家世界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商;二是服务性侧攻,上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小型方便商店以延长服务时间和送货上门等方式,给大型超级市场敲响了警钟;三是地理性侧攻,如日本产品地理扩张的轨迹往往是亚洲邻国,然后是澳洲,最后是欧、美洲。因为日本人深知,欧美诸国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在亚洲的营销势力最为薄弱。

3.市场跟随型

那些安于市场次要地位,在与竞争者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利益的企业,称为市场跟随者。这些企业大都处于资本密集且产品同质的行业之中,对市场主导者采用有选择、有距离地跟随。其攻击对象是弱者和实力相当者,通过成功的经营,市场跟随者可能成为市场挑战者,其攻势主要有:生产特色产品、满足细分市场中某一子市场的需要;仿效其它产品,如产品设计、质量、服务等。这些企业模仿和跟随市场主导者,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二)守势战略

与产品攻势战略相比,守势战略则更多地强调如何使企业现有产品和产品组合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受竞争者威胁,以维持市场占有率。该战略表现在:1.维持或扩大产品的数量,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企业在采购、制造和销售产品中能形成规模效益,取得较高的利润。2.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在式样、颜色、品牌、包装、服务等方面提高防御竞争者的质量攻势。适度的产品线延伸,提高产品档次并且扩大产品范围。适度的产品线扩充,增加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特色产品。3.减少资源浪费,将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经营和生产,旨在增强企业防御力量。

(三)精益战略

在许多情况下,追求创新速度与追求开发成功率并不矛盾。精益战略旨在将速度与成功率有效地结合,抓住市场机遇、降低开发风险,实现整体效益最佳。在产品开发与设计环节,日本的精益战略模式很值得借鉴,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领导方式。新产品开发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的任务是组织新产品的设计、工艺准备、产品投产等,项目经理有权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各种研究活动。2.集体协作。由项目经理组织一个产品开发与设计小组,负责某个项目的开发,直至项目完成为止。小组成员来自公司的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对他们的业绩考评记录,并转给原部门,作为他们提升或加薪的主要依据。3.信息交流。产品开发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既接受别人的信息又向外传递信息,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协商,迅速且顺利地推进产品开发。4.并行开发。强调产品开发设计的多个环节尽可能同步进行,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

(四)专利战略

产品专利战略是指企业从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专利制度、专利技术、专利情报信息,以求在产品创新及其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采取的战略。根据企业产品发展的需要,专利战略可分为:

1.专利引进与利用战略,是指企业把某产品的相关专利全部买下,成为新的专利权人。这种战略,企业可以实现技术和市场独占,获得垄断利益。同时,企业一方面可以以专利权人的身份与其他企业签订许可证合同,把技术转让出去收取高额使用费;另一方面还可以以手中的专利权为武器对其他侵权企业进行起诉,获取高额的专利赔偿。如美国利发克技术开发公司就是靠收买专利和进行专利诉讼崛起的,该公司五年内把2000多家企业送上法庭,获得了可观的赔偿费。

2.竞争防御的专利战略,可分为:(1)基本专利战略。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主动及时地对其基本技术申请专利。在竞争中,基本技术就是企业的法宝、制胜武器,如美国施乐复印机公司,将自己研发的复印机抢先申请了主体技术的基本专利,并在14年中先后取得了189件专利。(2)申请外围专利战略。在取得基本专利权后,继续研究开发与主体技术相配套的外围技术,将其申请专利,构筑严密的专利保护圈。如美国杜邦公司围绕离子膜制碱基本技术建立起了一系列外围“专利林”。(3)突破对手专利包围战略。如果企业发现竞争对手已形成专利网,可以以外围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开发,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并及时取得专利。这样做可以突破对方的包围圈,与基本专利权人抗衡。如松下公司花巨资购买国外有关专利技术,然后在综合别人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获得属于公司的新专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

无论企业哪些战略,都应当认真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加以应用,共同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名牌。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