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极速供应链”,能够像年轻人改变心意一样,快速地改变时装款式,实现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响应。Zara被称为“时装界的Dell”。
通过“极速供应链”,能够像年轻人改变心意一样,快速地改变时装款式,实现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响应。Zara被称为“时装界的Dell”。
面临全球采购、订单交期缩短和季节性波动等一系列挑战,被称为“时装界的Dell”的Zara一如既往地引领着全球时尚品牌潮流,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门店900余家。
Zara广泛的门店分布和成功的运作关键在于采取了“离经叛道”的“极速供应链”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在最终顾客需求订单的拉动下,以订单交期为供应链管理核心,通过提高供应、生产、销售及物流的柔性和速度,随时更换产品数量、设计、面料、色彩;并且采用“多批次,小批量”的生产、配送模式,实现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反应,获得规模经济。
一、极速供应链的利刃
1.主动的需求预测方式
针对时装市场需求所具有的“流行性”和“季节性”,Zara有两种应对策略:
其一,采用“三位一体”模式判断流行趋势。这“三位”分别是设计师、市场专家以及进货专家,组成虚拟团队;此模式的第一步是,由近400名“满天飞”的设计师主动收集时尚信息,而不是去预测一个遥不可测的将来,并进行整理和归类,绘出设计草图。第二步是“三位”一起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和细化。第三步是“三位”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共同确定生产细节,并将要求交给生产部门。这种运作方式缩短了时装上市的提前期,增加了对流行趋势的准确判断,使得Zara季前生产量仅有15%,大大低于75%的行业平均水平。
其二,抓住目标群体特征多样性中的单一性。Zara目标消费群为具备时尚高度敏感性和高消费能力的18~35岁人士,这些消费者在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有着趋同追求,这使得Zara能够在全球各地均提供类似的时装,而很少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从而最大可能降低预测风险。
2. 自建的高效配送网络
为满足供应链的极速运作,Zara放弃对“少批次,多批量”的规模经济的追求,通过“多批次,少批量”的快速配送“曲线救国”,同样实现规模经济。为此,首先,Zara在分销设施方面投资将近1亿欧元,从而有能力把所有产品集中于庞大的配送中心,统一进行打包,并发送到全球各家门店。其次,为确保每笔订单准时到达目的地,Zara采用光学读取工具分检产品,每个门店的订单都会独立装在各自的箱子里,分拣系统能够每小时分检超过6万件的时装,而错误几率仅有0.5%。最后,配送中心的运输卡车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不断开往欧洲各地。通常欧洲的门店可以在24小时之内收到货物,美国的门店需要48小时,日本在48~72小时之间;据统计,Zara配送中心设备使用率超过了50%,使得Zara配送中心实际上只是一个时装的周转地,而不是仓库。
3. 保守的外包策略
在时装行业,OEM企业不是很强势,为了保持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技能,Zara不得不抓紧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把几乎一半的生产揽在自己的怀里不放,并且,全包全揽设计、仓储、分销和物流等。Zara在西班牙拥有22家工厂,50%的产品通过自己的工厂来完成,其余50%的产品Zara外包给400家小加工厂,负责完成繁琐的缝制工作。其中,外包企业70%在欧洲,便利的地理位置让这些工厂能对Zara订单快速地做出反应,并且,这400家工厂通过长达200公里的地下传送带与Zara配送中心相连,虽然导致成本升高,但却带来了极快的速度,缩短了提前期。
4. 特制的补货策略
为给顾客提供“买得起的流行时装”,Zara需要持续开发新款,从而门店存货水平不可能很高。为此,Zara采取了三种措施:首先,协调所有门店的补货节拍。并且,在全球调配系统下,执行周期性的补货,有利于产品在各门店之间调配,减少库存。其次,发出新品订单。Zara门店经理负责查看门店货品销售情况,然后根据下一周的需求向总部下达新品订单,如果出现货品积压,就由门店经理为这些库存埋单。这样,层层订单之后,就会形成牛鞭效应。最后,构建“人为缺货”。其每种款式如同其他限量版的奢侈品一般,在每个专卖店的数量都仅有几件;销量好的产品会增加产量,但不会增加太多。从而,Zara会刻意保留一些额外的产能,避免因需求低所导致的库存积压或是产能的闲置,或因需求高所导致的缺货水平超出供应链柔性所承受的范围等情况。
二、“三招”供中国时装企业借鉴
受现实条件的约束,中国时装企业虽不可一步到位地模仿Zara;但却可透过“多批次、小批量”的“极速供应链”总结出“三招”,以资参考:
1. 敏捷的反应能力
反应敏捷的Zara供应链既能保证速度,又能控制成本,这得益于其用于降低提前期的“三位一体”的设计流程、“保守的外包”以及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超高效”配送中心。通过降低提前期,进而降低了库存量,从而整个库存成本也就降低了;并且,在柔性配送系统和“保守的外包”下,Zara控制的关键产品的生产方式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了供应链上成员的生产能力。据统计,Zara折扣种类一般只占总品种的10%,并且一般只有8.5折;同其竞争对手相比,Zara证实了速度与灵活性比单纯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2. 良好的适应能力
Zara通过“人为缺货”和虚拟团队,构建了有适应力的供应链,也使得供应链有自我改造的能力。对于Zara而言,库存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源储备或闲置的问题,而是供应链上物流协调的问题;通过“人为缺货”,达到零库存境界,进而实现供应链上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并且Zara供应链不是一成不变地死守着原有的运作机制,基于信息共享的虚拟团队共同进行新款式开发,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或公司战略发生变化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进;因此,Zara常常能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成功地推出新产品或占领新市场。从而真正增加供应链反应柔性;新的流行元素,如明星在影片中的时装很快就能出现在Zara门店中。而传统的时装供应链,从产品设计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往往需要6~9个月的时间。
3. 高度的整合能力
成功的公司总是力图使供应链上其他各方与自己保持利益一致,因为每家公司都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若有任何一家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利益产生分歧,其所作所为就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最优化;即便供应链中的伙伴是同一公司中的不同部门,如果有利益分歧存在,也将酿成恶果。Zara采取“三位一体”模式,设计师负责设计,并和市场专家一起完善方案,最终由“三位”一起向生产部门提交生产要求,降低了提前期,有利于采购部门及早安排生产,而物流部门也可以将货品及时送往目的地。这一模式,首先,做到一视同仁地向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提供各种信息预测、销售数据及工作计划;其次,明确界定“三位”中每一个体的作用及责任,从而做到各司其职,避免彼此间产生冲突;再者,通过信息技术,压缩时装设计、生产流程,高度整合供应链协作过程。